热搜词:

江苏生物医药产业竞逐“新高地”

创新赋能 政策加码

江苏生物医药产业竞逐“新高地”

生物医药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竞争的焦点赛道之一。作为生物医药大省的江苏,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共进,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迈入发展“快车道”。

日前,江苏今年获批上市的首款1类创新药-利厄替尼片正式上市发货,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数据显示,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5%。这款创新药正是企业针对基因突变自主研发的精准靶向药物,从找准靶点到最终问世耗时超过十年。

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宋婷婷说:“利厄替尼片分子是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像传统化疗的严重的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减少,我们的发生率是非常低的。在临床研究结果上看,针对耐药患者我们的疾病控制率高达92%,一部分患者整个生存已经超过了6年的时间。”

今年开年以来,江苏已有信达生物替妥尤单抗,恒瑞医药艾玛昔替尼片、注射用瑞卡西单抗等多个新药获批上市,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一边是药企成果竞相绽放、一边是研发平台马力全开,不断探寻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从“书架”到“货架”的成果转化之路。走进先声药业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加紧进行创新药研发,自成立以来这个实验室累计牵头28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先后研发上市多款国际领先的创新药。

先声药业执行董事、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唐任宏说:“我们研发团队从五年前的200人扩大至现在的1000人左右,与海内外学术机构、科研院所、创新药企、临床机构等开展协同创新,近5年累计研发投入80亿元人民币。”

生物医药是朝阳产业,投入高、风险高、周期长,不仅考验着企业的“韧性”,更需要政府在研发、临床、制造、应用等各阶段做好全链条支持。为此,江苏紧抓机遇先行先试,推出一系列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探索。此外,江苏还积极承接国家改革试点,推动审评审批时限由200日减至60日,并连续三年开展医疗器械审评集中攻坚行动,待审件当期数量分别下降50%、30%、25%。同时,建立“面对面”对接服务机制,为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的生产上市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

江苏省药监局行政审批处处长沈晓洁说:“我们建立创新药械服务专班,会同设区市政府梳理医药产业重点产品、重大项目464个,靠前指导创新药品注册申报,开辟创新药检查绿色通道,加快江苏产品上市。”

企业创新的持续走强和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创新能力、集聚发展等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全省生物医药集群实现营业收入4543.9亿元、利润总额730.4亿元,分别占全国15.1%、17.9%,均居全国第一。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朱晓莹 杨国 陈忠耀 供片台/南京台 苏州台 编辑/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