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中草香料营收增近8%背后:技术壁垒显著,产能爬坡盈利可期

毋庸置疑,凭借着400多种天然香料植物资源,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香料大国。

然而放眼全球,在香精香料产业从传统添加剂向高附加值原料转型的过程中,我国香精香料产业却一度受制于工艺提取方法落后、产品缺乏创新等,高端市场一度被国际巨头垄断。

如今,伴随我国香精香料产业在政策指引下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中国正在从香料大国向香料强国转变;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香精香料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正以12.3%的增速抢占全球香精香料市场份额。

在这条从传统到高端的产业变革之路上,作为“北交所香料第一股”——安徽中草香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草香料),宛如一面折射出中国香精香料产业蓬勃发展的镜子。其在4月18日发布了一份经营韧性强劲的年报,营收2.2亿元,同比增长7.89%;背后正是中草香料在以WS 系列凉味剂为代表的合成香料领域的深厚积淀。

技术驱动营收质量优秀

近年来,我国香精香料市场持续稳定增长,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国内香精香料市场规模已由2016年的252亿元,迅速增长至2022年的424亿元,预计2030年更将突破2000亿大关。

而这一增长除了政策红利、消费升级外,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技术层面突破,中国香精香料行业正从原料出口和代工生产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全产业链模式转型。

中草香料正是其中代表,技术壁垒成为其营收制胜关键。

财报显示,2021-2024年,中草香料营业收入分别为1.50亿元、1.89亿元、2.06亿元、2.2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从成长性来看,其营收增长速度大幅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值得一提的是,业绩增长同时,中草香料2024年收现比高达106.71%,营收质量优秀。

而这正是得益于中草香料在营收占比72.3%的凉味剂产品上,借助技术创新构筑起的竞争壁垒。

作为凉味剂生产龙头,中草香料已形成以WS-23、WS-3等凉味剂系列为核心的产品结构,拥有6项发明专利为核心产品凉味剂工艺技术,这使得中草香料在凉味剂产品上,不仅提高了原料的产品收率与纯度并实现量产,且产品理化指标远超国家标准。

以WS–23产品为例,通过特殊滴加工操作合成WS-23粗品,不仅反应时间短,还避免了副产物的生成,原料平均收率达到87%以上;并且公司产品含量≥99.6%,远高于国家标准要求含量≥99.0%。

技术优势不仅为中草香料带来了产品质量的提升,更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市场话语权。

中草香料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2018认证、kosher认证、FSSC22000认证、HALAL认证、欧盟REACH注册、美国FDA认证等,这使其具备全球通行证资质,进一步协助公司开拓市场。目前,公司已与德之馨、奇华顿等全球前十大香料香精公司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其持续拓展海外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2024年,公司境外营收从957.2万元增长至3917万元,2024年境外营收占比超过17.6%,较上年同期增长近2%。由此可见公司的凉味剂产品成功实现了出海并获得国际市场认可,未来海外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的重要增长极。

值得期待的是,从24年前三季度营销费用的加大来看,中草香料正通过积极参与国际香料行业的各类展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这一布局将不仅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借此获取订单有望在未来持续提升公司海外营收,深化全球化市场卡位。

一场关于“清凉“的产业生态重构

事实上,作为一个配套性强、与其它行业关联度高的行业,香料香精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食品、日化等行业的关注。

据中研普华报告显示,中国香料香精市场规模增长背后正是食品饮料、日化护理、医药保健三大应用领域的协同驱动。

与此同时,中草香料的主要发展动能——优势领域凉味剂产品增长速度更是明显。

凉味剂市场当前的主流产品为薄荷醇,2021年全球天然与合成薄荷醇市场规模大约为47亿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75亿元,2022-2028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7.2%。

但是,薄荷醇其强烈的薄荷香气所伴随的苦味、高挥发性导致的短暂凉感、低耐温性、大量使用需求以及有限的水溶性,严重限制了其在众多产品中的广泛应用。

中草香料推出的主打凉味剂产品WS-3与WS-23,凭借其卓越的凉味活性、低挥发性、高温稳定性、持久的凉感体验以及专一的作用部位等显著优势,有效地弥补了薄荷醇的不足,展现了极为广阔的市场应用潜力。这些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烟草及医药等多个行业,更在这些领域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食品饮料行业是香料香精的最大下游市场之一,从数据上看,国内食品饮料工业总产值从2018年的9.42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71万亿元,持续4年稳健增长。而中草香料的凉味剂产品不仅能为产品带来冰爽畅快的凉感,还具有提神醒脑、清热解渴、降火除燥等多种功能,成为有机食品、功能性饮料等产品迭代升级的关键“催化剂”。

而在日化领域,中国化妆品消费市场更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累计实现4356.5亿元。随着化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合成香料在该领域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攀升。中草香料的凉味剂产品应用在如洗发香波、沐浴露、除臭剂、身体清洁剂、牙膏、漱口水中,赋予人们所需要的清凉感和新鲜感,使肌肤感到冰爽、清新的舒适感,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

此外,烟草市场的广阔发展也为烟用香料香精提供了持续的市场需求。2020—2024年,国内卷烟产量分别为2.39万亿支、2.42万亿支、2.43万亿支、2.44万亿支、2.47万亿支,中国卷烟市场庞大的规模和稳定的需求为香料香精行业带来新的消费去向。中草香料凉味剂、大柱三烯酮等产品发挥着调节烟草的香气和口味,修饰烟草原料香味缺陷的重要作用。

从营收结构来看,凉味剂产品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凉味剂销售收入分别为10420.49万元、13786.61万元、15675.89万元和16054.61万元,2024年凉味剂系列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72.3%。

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WS系列凉味剂产品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可部分取代薄荷醇市场。未来5年WS系列凉味剂产品用量有望达到8000吨,市场空间较为广阔,而这也意味着中草香料未来5年业绩确定性持续强化。

突破产业链限制抢占先机

在WS系列凉味剂作为薄荷醇的升级替代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的大背景下,中草香料也捕捉到了这一市场机遇,产能扩张战略已进入收获期。

公开资料显示,中草香料募投项目“年产2600吨凉味剂及香原料项目(一期)”已在2024年10月启动试生产,项目达产后每年将新增腈类1170吨、酰胺类(凉味剂)900吨、醛类20吨、酯类550吨。

其中,腈类产品是中草香料凉味剂产品的主要原材料,而从财报来看,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相当大比例,2024年占比为51.65%。

随着该项目投产,有利于公司突破原料瓶颈。通过向产业链上游发展,有利于提升中草香料全产业链规模化生产能力,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提升溢价能力,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随着在WS系列凉味剂产品在国际与国内市场接受度逐年提升,本项目将使得公司凉味剂相关产品种类将更加丰富,同时扩大产能,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提升盈利能力。

作为凉味剂生产龙头,中草香料基于研发投入推出的WS-3与WS-23等产品,无疑拓展了凉味剂的产品品类和原料瓶颈,对产业迭代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其作为推动者,自然也将享受新原料带来的发展红利。

对于远见者而言,这绝非普通的商业叙事,这是观察中国香料香精产业“智造”崛起的棱镜,是见证传统资源型经济向技术驱动型经济跃迁的标本。而中草香料也通过构建起的技术护城河,让每一次清凉的愉悦体验,都成为香料强国崛起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