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深入美国历史,你会发现,特朗普走向“闭关锁国”,是必然的

深入美国历史,你会发现,特朗普走向“闭关锁国”,是必然的

胖仔读书

特朗普上台后咔咔加关税,闹得全球贸易鸡飞狗跳,不少人都说他是“逆全球化”的疯子。但您细琢磨琢磨,这事真能全怪特朗普一个人?从美国两百多年的“发家史”来看,这波操作就像连续剧里早埋好的伏笔,看似突然,实则是老毛病犯了——美国打根儿上就带着贸易保护的“基因”,再加上国内政治斗争、老百姓心里那点小九九,走到“闭关锁国”这一步,还真有点“命中注定”的意思!

一、从建国到现在,美国的贸易保护就没断过“病根”

别看现在美国天天喊着“自由贸易”,装得像个“国际主义老大哥”,但翻开它的“黑历史”,妥妥就是个“贸易保护专业户”。咱先从美国刚建国那会儿唠起。18世纪末,美国刚从英国手底下独立出来,工业水平跟英国比,那就是“小学生”和“博士生”的差距。英国的工厂咔咔生产,物美价廉的工业品往美国市场一倾销,美国本土的小工厂根本扛不住。这时候咋办?美国政府一拍大腿:“关门!上税!”

1816年,美国出台了关税法案,把进口商品的税率直接提到20% - 25%,尤其是纺织品、铁制品这些自家想发展的产业,税率更是高得离谱。这就好比自家开了个小饭馆,怕隔壁米其林餐厅抢生意,干脆在门口贴张告示:“外餐进店,加收高价服务费!”靠着这招,美国的制造业算是在“温室”里慢慢长大了,像纺织、钢铁这些行业,渐渐有了跟外国货掰手腕的底气。

到了1929年,全球经济大危机来了,美国股市直接崩盘,工厂停工,大街上全是找不着工作的人。这时候美国政府又开始“病急乱投医”,1930年搞出个《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把两万多种进口商品的关税疯狂往上调,平均税率从40% 飙到48%。当时美国政府想的是:“提高关税,少进口外国货,老百姓就只能买自家东西,工厂就能开工,失业问题不就解决了?”

结果呢?这政策就像往火药桶里扔了根火柴,其他国家一看美国这么干,纷纷“以牙还牙”,也提高关税报复。全球贸易直接“停摆”,美国的出口额暴跌,农场主的粮食卖不出去,工厂的产品堆成山,经济危机反而更严重了。这事儿把美国坑得够呛,但您猜怎么着?它还是没长记性!

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又遇上大麻烦——经济“滞胀”,通货膨胀高得吓人,失业率也蹭蹭涨。这时候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开始崛起,日本的汽车、德国的机床,质量好价格还便宜,把美国本土企业打得节节败退。美国又坐不住了,对进口钢铁、汽车搞起了“配额限制”,说白了就是规定你一年只能往美国卖多少货,卖多了不行。1981年,美国还逼着日本签了个“汽车自愿出口限制协议”,日本心里骂骂咧咧,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您看,从建国到现在,只要美国国内经济一闹毛病,或者本土产业被外国货“欺负”了,第一反应就是“加关税、搞保护”。这就像一个人得了老寒腿,天一冷就犯病,特朗普搞关税那一套,其实就是美国这“老毛病”又发作了。

二、美国政坛的“宫斗剧”,把特朗普推上了加税这条路

美国的政治,表面上是“民主选举”,实际上就是一场大型“宫斗剧”,背后全是利益集团在掰手腕。在贸易这事儿上,美国国内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支持自由贸易的,大多是金融、科技大佬,他们靠全球化赚钱,希望商品、资金能在全球自由流动;另一派是支持贸易保护的,主要是传统制造业老板和工人,他们觉得全球化让自己丢了饭碗,天天盼着政府给“撑腰”。

特朗普能当上总统,很大程度上就是抱住了后一派的“大腿”。美国的“铁锈地带”,像宾夕法尼亚、密歇根这些州,以前是工业重镇,工厂烟囱林立,工人收入也不错。但随着全球化推进,资本家为了赚更多钱,把工厂搬到了劳动力便宜的国家,这些地方的工厂一家接一家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这些失业的工人心里那个憋屈啊,天天骂“自由贸易害了咱”。特朗普就跟长了千里眼顺风耳似的,一下子抓住了他们的心理,竞选的时候天天喊:“我上台就加关税,把工厂都给你们拉回来,让你们有工作!”这话一出,“铁锈地带”的选民跟打了鸡血似的,疯狂给特朗普投票。说白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就是给这些选民的“空头支票”,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他必须硬着头皮兑现承诺。

再说美国的政治制度,总统在贸易政策上的权力大得离谱。特朗普上台后,绕过国会那些啰里吧嗦的程序,直接用总统行政令加关税。这就好比古代的皇帝,一拍桌子就能下圣旨,其他人想拦都拦不住。所以特朗普才能在短短几年内,对中国、欧盟、加拿大这些国家和地区,一股脑儿全加了关税,把全球贸易搅得一团糟。

三、美国老百姓的“小情绪”,成了关税政策的“助推器”

除了经济和政治因素,美国社会的思潮变化,也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幕后推手”。过去几十年,全球化风头正盛,美国天天鼓吹“自由贸易好”,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事儿的“副作用”慢慢显现出来了。

首先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华尔街的金融大佬靠着全球资本运作,赚得盆满钵满,开着私人飞机满世界跑;但普通老百姓呢?工厂没了,只能去干收入低、不稳定的服务业,像送外卖、当保安。很多人辛辛苦苦干一个月,还不够还房贷。这种巨大的落差,让老百姓心里窝火:“合着全球化的好处都让少数人占了,我们全成了冤大头?”

再加上移民问题。美国一直号称“移民国家”,但最近这些年,反移民情绪越来越浓。特朗普天天在电视上咋呼:“墨西哥来的移民都是罪犯,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中东的难民会带来恐怖主义!”这话听着离谱,但不少美国老百姓信啊!他们觉得移民抢了自己的饭碗,还增加了社会福利负担。

在这种社会情绪下,特朗普提出“美国优先”,说白了就是“先顾好自家一亩三分地,别管其他人死活”,一下子就戳中了很多美国人的“爽点”。老百姓觉得:“对!就该这样!加关税保护本土产业,把移民拦住,让美国回到以前的好日子!”

所以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能推行下去,背后是一群憋了一肚子气的美国老百姓在“撑腰”。这些人不管政策是不是真的有用,只要听着解气,就愿意支持。这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了,不去看医生,反而相信路边的“江湖郎中”,觉得他开的“神药”能包治百病。

四、从历史看未来:美国这“闭关锁国”能走多远?

回顾美国的历史,从建国初期的关税保护,到经济危机时的贸易战,再到特朗普时期的“疯狂加税”,贸易保护就像刻在美国骨子里的“基因”,时不时就会冒出来作妖。但历史也证明了,这条路从来都不好走。

当年《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引发全球贸易战,最后美国自己损失惨重;20世纪80年代对日本的贸易限制,虽然短期保护了本土产业,但长期来看,也让美国企业失去了竞争动力。现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同样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消费者买进口商品更贵了,美国企业因为进口原材料涨价,成本也增加了,不少企业还因为全球供应链断裂,被迫停工。

不过话说回来,只要美国国内的经济矛盾没解决,政治斗争还在继续,社会情绪依然焦虑,未来难保不会再冒出第二个、第三个“特朗普”,继续玩“闭关锁国”的老把戏。毕竟对美国政客来说,比起真正解决问题,喊几句“保护美国”的口号,拉几张选票,要容易得多。

但时代变了,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单打独斗”的时代了。美国想靠着关税筑起高墙,把自己和世界隔绝开,注定是条走不通的死路。至于美国啥时候能想明白这一点,咱就搬好小板凳,慢慢吃瓜等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