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学者文章:中国“智慧农业”惠及全球南方

参考消息网4月30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27日刊发题为《中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人工智能行动正在改变全球贸易流动》的文章,作者是英国牛津全球问题学会研究员吉纳维芙·唐纳伦-梅。文章摘编如下:

面对迫在眉睫的气候变化压力、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与美国针锋相对的关税摩擦,中国日前公布了一项农业发展总体规划,这项新战略将人工智能(AI)和新兴技术置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前沿。

对北京来说,实施“农业 AI”战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面对环境挑战和农村劳动力短缺等问题,AI驱动的工具(如预测分析、无人机和自主机械)可以帮助中国农民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产量。

通过这一战略来强化中国粮食生产,还可以重塑全球和区域农业贸易。一旦粮食安全有了更大保障,中国可能会开始出口更多农产品,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传统西方出口国展开竞争。

通过提高生产率、减少粮食浪费、降低成本和尽早发现农作物病虫害,AI驱动的中国农业技术已经在帮助世界各地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各国迫切需要这种高性价比的技术来促进农业生产,尤其是在全球南方国家。

随着中国加深与全球南方国家的技术合作,AI驱动的农业科技进步也能大大促进相关国家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降低粮食价格,并有可能推动现有的贸易流动重组。

事实上,面对美国征收高关税和美中关系紧张,北京正致力于深化其区域和全球供应链。将区域和全球粮食安全与中国的AI及相关农业技术联系在一起,可以增强中国的领导地位。

更广泛地说,通过加强供应链、推动出口市场多样化和深化伙伴关系,这些努力与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保持一致。北京倡导将技术、农业和数字治理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推动知识、资本和创新的跨境流动。

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不断增加,中国正在巩固其在AI、农业技术和粮食安全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地位。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随着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和技术主权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北京正利用AI来保护和加强其粮食安全,抵御来自地缘政治、气候和地缘经济的外部冲击,同时巩固其在全球粮食安全和粮食体系中发挥的战略作用。

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科技和贸易合作伙伴,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正在重塑粮食体系,影响贸易规范,推动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变革。这种日益增强的主导地位凸显了全球力量对比的更大转变。(编译/杨雪蕾)

3月20日,无人巡检机器人在农芯科技(天津)有限责任公司智慧农业园区智能温室内巡控。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