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华熙生物“冰火两重天”:业绩大幅下滑,高管薪酬却逆势“狂飙”

4月10日晚,华熙生物(688363.SH)公布了一份令投资者大失所望的2024年业绩报告。这份报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资本市场激起千层浪,让本就对其发展充满期待的投资者们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注意到,华熙生物2024年的经营数据可谓惨不忍睹。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元,同比减少11.6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减少70.59%。这已经是华熙生物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连续第二年出现下滑,而且回落速度逐年加大。

回顾过往,2022年华熙生物业绩曾到达顶峰,当年营业收入为63.5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9.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53%、24.11%。然而,好景不长,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就降至60.76亿元,同比减少4.45%,归母净利润也降至5.93亿元,同比减少38.97%。到了2024年,下滑态势更是加剧,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分别增加至11.61%和70.59%。

分季度来看,2024年各季度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1至4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3.61亿元、14.50亿元、10.64亿元、14.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亿元、0.98亿元、0.20亿元和 -1.8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营收最高的第四季度,华熙生物却出现了近2亿元的亏损,这也是自2019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单季度亏损。

从业务板块来看,2024年华熙生物各业务板块的表现也是喜忧参半。原料业务实现收入12.36亿元,同比增长9.47%,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23.06%;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14.40亿元,同比增长32.03%,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26.85%。然而,营收占比最高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也就是原来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却出现了大幅下降,2024年实现收入25.69亿元,同比下降31.62%,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47.92%。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华熙生物在年报中解释称,2024年公司坚持并持续贯彻管理变革,因管理变革的组织架构升级、薪酬体系变革、咨询公司费用和股权激励费用等超过7000万元,影响了短期损益,但为公司长期发展夯实基础。此外,公司加大对长期性、战略性、前置性的投入,包括推进供应链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落地包括海口、天津、东营、湘潭等产能布局,相关费用增加超过1亿元,但进一步巩固全产业链优势。同时,华熙生物2024年对应收账款、存货、商誉等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对存在减值迹象的相关资产计提了大额减值准备约1.89亿元。而截至2024年末,华熙生物存货的账面价值为12.48亿元。

不过,在华熙生物业绩大幅下滑的同时,公司高管层却逆势大幅加薪,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质疑。

2024年年报显示,华熙生物现任及报告期内离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共计34人,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4355.02万元;而2023年进入上述名单的同样是34人,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2543.43万元。考虑到3位独立董事薪酬仅从15万元增至18万元,监事会主席则未从公司领取薪酬,华熙生物其他董监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涨薪幅度更大。

具体来看,董事长、总经理赵燕2024年报酬总额为222.82万元,相比2023年的202.49万元增加20万元;副总经理刘爱华报酬总额从182.09万元增至335.04万元,增加150余万元;董事、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郭学平报酬总额由94.67万元增加至343.18万元,增加近250万元;董事、副总经理郭珈均报酬总额增幅更大,由92.53万元增至622.13万元,增加约530万元。

董事、业务副总裁樊媛、邹松岩2024年报酬总额分别为331.41万元、198.60万元,而2023年上述两人的报酬总额分别为86.29万元、62.69万元。彼时,樊媛、邹松岩均为董事,尚未获得副总裁职务。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亦争涨薪幅度相对较小,仅从2023年的170.04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186.96万元。

相对而言,未在公司担任董监高职务的核心技术人员,尽管报酬总额也有一定增长,但幅度没有那么大,有些人的报酬总额相比2023年还是减少的。

从研发人员数量看,2024年华熙生物研发人员为920人,比2023年减少了6人,但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却从19.89%增加至20.70%,显示华熙生物非研发员工在2024年有更多的流失情况。与此同时,研发人员薪酬有小幅增加。据披露,2024年华熙生物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2.02亿元,2023年则为1.91亿元,增加了约1000万元;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则为21.98万元,相比于2023年的20.61万元,人均增加了近1.4万元。

华熙生物这份糟糕的业绩报告和高管大幅加薪的现象,可以说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投资者们纷纷对公司的管理层决策和未来发展前景表示担忧。在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们的问题如连珠炮般袭来,对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管理变革的效果、高管加薪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质询。

对于华熙生物来说,业绩的连续下滑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市场形象和投资者信心,也给公司的资金链和运营带来了压力。而高管大幅加薪在业绩不佳的背景下,更是容易引发市场的负面评价,被认为是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不一致的表现。未来,华熙生物能否走出业绩下滑的阴霾,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青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