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符号江苏|大运河:一部活态“百科全书”里读懂江苏、读懂中国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文 陶紫婷/设计)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也是江苏的“美丽中轴”,赋予江苏独特的水韵气质。

近期,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现代快报、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承办的“Pick最江苏!‘影响世界的江苏符号’全球传递活动”启动后,吸引了一批海内外名人大咖、“Z世代”青年群体等参与,海内外传播量超过600万次。经全球网友和专家投票,网友心中最受欢迎的江苏符号揭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大运河榜上有名。

拥有2500年历史,全长3200公里,地跨8省市……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之最。17世纪欧洲来华传教士和18世纪英国外交使团成员,不约而同地用了“难以置信”来形容这个东方水利工程。

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通江淮之间的邗沟,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中国大地上的这条生命脐带延绵流淌,奔腾至今。作为大运河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江苏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

中国历史上很多重要的城市,都是因为运河而兴。江苏扬州,位于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自从隋唐至明清,一直是大运河的要地。扬州也是大运河的“原点”,扬州城与大运河邗沟段同期修建,至今可见运河对扬州城市格局的影响。唐代扬州是全国最发达的商业都会,元代则成为重要的国际性都会,明清更由于盐业的发达而更加繁荣。

大运河对于各个地方的民俗风情、饮食小吃、戏曲、岁时节日、民间信仰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国宴首选菜系——淮扬菜,流行于大运河港口城市扬州、淮安等地,它的发展兴盛与大运河息息相关。水路即戏路,有着“百戏之祖”之称的昆曲等戏曲沿着大运河传唱,也在运河的水脉里融合、发展。

运河之上的舟楫往来,人口的流动和交织,让中国南北文化和习俗得以交融,催生了流光溢彩的运河文化。而这样的文化和习俗,今天仍然在滋养着运河沿岸3亿中国人。

大运河是解读中国的一部百科全书,记载了中国人生活和历史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