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新疆霍尔果斯:“智慧警务”赋能自贸试验区建设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赖雪婷 宋印锐

自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挂牌以来,跨境商务、旅游、务工人员办证需求激增,今年“五一”假期首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迎来游客小高峰,新疆霍尔果斯市公安局以“智慧警务”改革为抓手,创新推出“线上预约 线下多点受理”“加急办”“容缺办”等一揽子服务,让国门窗口的“公安速度”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高水平开放的“新名片”。

“指尖警务”打破时空壁垒 群众办事从“跑多次”到“跑一次”

5月1日上午,霍尔果斯政务服务大厅内秩序井然,市民刘先生在民警指导下通过“移民局12367”平台完成护照办理线上预约。

“以前办证得一大早来排队,现在手机上选好时间和地点,半小时就能搞定。”高效的体验,让刘先生对窗口服务赞不绝口。

随着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霍尔果斯跨境商务、旅游、就业等人员往来呈大幅增长趋势。2025年数据显示,出入境证件办理量较去年同比增长26.84%。

“群众排队久、企业急件多,为了让办事群众有更好的体验,我们必须不断改革创新。”霍尔果斯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大队长武秀花介绍,今年年初,依托“移民局12367”平台,霍尔果斯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整合预约、查询、预审、缴费等5项功能,推出“线上预约 线下受理”服务模式。系统根据实时流量智能分配时段,将等候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15分钟。

“效率提升背后是硬核科技支撑。”

在政务服务大厅新增的智能服务区,配有人像采集“一体机”、自助填表机、智能签注设备等终端组成“流水线”,配合线上预约系统,将护照、港澳通行证等高频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至1小时内。“五一”假期首日,窗口接待量达150余人次,电话咨询30次,整体效率较去年同期提升30%。

绿色通道“特事特办” 公安服务从“标准化”到“定制化”

“订单不等人,但民警的‘加急服务’让我们安心。”4月28日,某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专程到出入境管理大队致谢。原来,该企业两名商务代表急需赴哈萨克斯坦签订合作协议,护照办理却面临时效难题。武秀花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跨境商务办证绿色通道”,加急审核材料并协调上级部门加急完成审批,最终确保企业如期赴境外签约。

今年以来,霍尔果斯市公安局针对涉外企业、留学人员等群体,分类制定“加急办”“容缺办”事项,累计开辟“绿色通道”办理出入境证件2000余件。对于材料不全但急需出境的申请人,允许“先受理、后补缺”;对重点涉外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络机制,提供从政策解读到证件办理的全链条服务。

“速度提升不等于监管放松。”武秀花强调,“绿色通道”实行“信用分级管理”,对诚信企业提供容缺受理,但对虚假申报、违规代办等行为纳入“黑名单”,确保服务与安全并重。

“双语”指南、法律咨询 国门窗口擦亮“国际范”

作为连接中亚的重要枢纽,霍尔果斯市公安局瞄准国际化需求,在国际客运站打造外国人管理服务站,推出跨境投资法律咨询、贸易纠纷调解等特色服务。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已为中外企业提供法律服务200余次,协助化解涉外纠纷50余起。

“优化服务既要‘拼速度’,更要‘拼温度’。”

霍尔果斯市公安局在市行政服务大厅设立“外国人工作许可,居留许可联办专窗”,通过与市科技局数据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整合,为申请人“减环节,减时间,减跑动”,实现外国人“一窗通办”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

霍尔果斯通过“智慧警务”打破部门壁垒、重塑服务流程,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降低了企业跨境交易成本。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霍尔果斯市公安局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智慧的举措,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高水平开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