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民用“三表”检定结果给公众吃下了定心丸

海凝

5月6日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发布2024年民用“三表”计量专项监督检查情况通报。通报显示,民用“三表”整体检定合格率处于较高水平。市场监管部门表示,民用“三表”涉及千家万户,量大面广,其量值是否准确可靠,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进民用“三表”计量监管,确保每一吨水、每一度电、每一方气都“量值有据”。

所谓民用“三表”,是指电能表、水表、燃气表。“三表”计量是否准确,关系到电、水、燃气计费是否合理,居民负担是否正常,具有很强的民生属性。去年以来,多个城市的市民均反映称,更换智能燃气表后,在相似使用频度下,费用较以往增加了不少,由此怀疑自家燃气表“跑得快”,相关投诉不断出现,引发舆论和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从相关城市发布的调查通报看,确实存在“以估代抄、违规估抄”等问题,涉事企业受到相应处罚,被责令整改,责任人也被问责处理,多收款项全额退还。这不免让人联想和疑问,其他城市民用“三表”是否质量合格、计量准确?此次市场监管总局用权威通报回应了公众关切,即抽查发现民用“三表”检定合格率均在99%以上,可起到“定心”之效。

具体来看,全国目前在用电能表6.6亿只,水表3.2亿只,燃气表2.6亿只。此次监督检查共抽查电能表296万只,不合格1799只,合格率99.94%;抽查水表169万只,不合格1.06万只,合格率99.37%;抽查燃气表131万只,不合格2923只,合格率99.78%。这样的检定合格率令人欣慰,也让更多人不必担心自家“三表”走快。

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用户的“三表”计量计费是公平合理的,没有被相关企业多收费,当然也不大可能会少缴费。公众根据少数地方发生的“燃气表跑得快”事件产生联想和担忧是多余的。有了前述事件的教训,加之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抽查,我们更该对“三表”计量的准确性、公平性充满信任。如果家里“三表”确实“表现异常”,该投诉解决还得依法投诉。

从此次抽查结果看,民用“三表”检定合格率较高,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各地共检查民用“三表”生产企业938家,发现违法行为10起;检查计量检定机构2578家,发现违法行为16起;共受理投诉举报1.2万件,立案查处69件。供水、供电、供气企业共受理投诉举报6.2万件,更换失准计量器具3.6万台。可见在“三表”领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从根源上解决。

在“三表”领域发现的问题,不能让普通用户来为之“买单”。综合分析此前“燃气表跑得快”事件和此次民用“三表”抽检情况,说明防范民用“三表”侵害用户权益,既要抽查“三表”,也要强化“表外”监管,比如说“以估代抄、违规估抄”就不是“三表”的问题,而是抄表人的问题,对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费收缴管理,避免发生类似情况。

还要注意的是,之前集中投诉反映的一个关键节点是在更换智能表之后,因此在抽查中不妨对传统仪表和智能仪表分开统计,分别测算两者的合格率,以此说明智能仪表计量的准确度。对新更换的“三表”,不能因为“新”而放松抽查。只有持续强化民生计量保障,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综合施治,才能确保民用“三表”计量性能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