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输给陈芋汐,真被裁判压分了吗?深扒之下,完整证据链来了
全红婵
文|小泡芙
编辑|沐言体育
前言
两天前的世界泳联跳水比赛总决赛也是结束了,全红婵和陈芋汐也是不负众望的将冠亚军包揽手中。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两人的排名却受到了极大的争议,因为全红婵的亚军让很多粉丝都会怀疑是裁判压分,故意而为。
全红婵陈芋汐跳水
但是在不断地深扒之下却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一切都有迹可循,完整的证据链也慢慢的公布了。
那么,赛场上究竟是怎么回事?完整的证据链又是怎样的?
全红婵
“水花消失”到“争议”
2025年跳水世界杯总决赛上,全红婵与陈芋汐的巅峰对决再次成为全球体育迷关注的焦点。
这位曾在东京奥运会以“水花消失术”惊艳世界的天才少女,如今却陷入了一场始料未及的舆论风暴。
当大屏幕最终显示陈芋汐以20分优势夺冠时,社交媒体瞬间炸开了锅,“裁判压分”、“黑幕”等质疑声铺天盖地而来。
全红婵陈芋汐
这场争议并非空穴来风,全红婵在预赛中一路领先,却在决赛中与金牌失之交臂,如此戏剧性的转折自然引发诸多猜测。
有网友逐帧分析比赛视频,声称发现裁判给全红婵的打分明显偏低,更有甚者将这场体育竞赛上升至“寒门天才遭遇体制打压”的社会议题,使得原本单纯的竞技较量蒙上了一层阴谋论的阴影。
全红婵
竞技体育的胜负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命题,当我们抛开情绪化的指责,回归到比赛本身时,会发现那些被忽略的技术细节或许才是影响比赛结果的真正因素。
这场争议不仅考验着公众对体育竞技的认知,更折射出当下体育舆论环境的复杂生态。
全红婵跳水
体育竞技的魅力在于公平竞争,而非捕风捉影的猜测,全红婵与陈芋汐的较量,本质上是技术与成长的比拼。
那么,所谓的裁判压分又是怎么回事呢?
跳水照片
裁判压分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在比赛中的动作完成度的对比。
在决赛第一跳中他们使用的是107B,难度3.0,陈芋汐获得3个满分,总分87分,而全红婵最高仅获9分,总分81分。
国际泳联裁判报告指出,陈芋汐的入水角度更接近垂直,水花控制更精准,而全红婵在翻腾过程中存在轻微轴心偏移,导致入水时水花稍大。
跳水体态
第四跳,207C,难度3.3的差距更为明显,全红婵在入水时身体未完全垂直,裁判扣除了0.5分,而陈芋汐因动作稳定性更高,获得更高评分。
这些细节差异,正是跳水比赛“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关键。
陈芋汐在本场比赛中多次选择更高难度动作,就拿626C来说,难度有3.3,尽管风险较大,但完成度极高,使得总分更具优势。
冠亚军
而全红婵因体重增长,起跳高度和翻腾效率受到影响,部分高难度动作的完成度有所下降,最终导致总分差距。
跳水比赛的评分体系极为严谨,裁判依据的是客观标准而非个人喜好,真正的胜负差距,往往藏在肉眼难以察觉的0.1秒或1厘米之中。
不仅是难度的不一样,还有更多隐形的对抗。
全红婵银牌
身体发育与赛制强度
根据国际泳联的研究数据,运动员体重每增加1公斤,入水时的转动惯量会增加5.7%,轴心偏移风险提升22%。
全红婵在2023至2025年间身高增长7厘米,体重增加7公斤,这意味着她的身体重心、起跳高度和翻腾节奏均需重新调整。
历史上,伏明霞、郭晶晶等名将也曾因身体发育转战跳板,而任茜、贾童等选手则因体重控制不佳提前退役。
郭晶晶
全红婵目前正处于这一关键阶段,她的团队正通过科学训练帮助她适应身体变化。
本届跳水世界杯采用新赛制,预赛、半决赛和决赛压缩至2小时内完成,运动员需连续完成10个高难度动作。
高强度赛制导致体能消耗剧增,动作完成度平均下降15%,全红婵在赛后坦言,整场跳下来很累,这种赛制对正处于身体调整期的她尤为不利。
跳水体态
运动员的成长不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与身体变化的博弈,全红婵的挑战,是所有天才少女必须面对的“成长税”。
而现在这样的舆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饭圈文化”带来的影响。
全红婵
饭圈文化对竞技体育的冲击
部分网友认为全红婵在国内比赛中“被压分”,但她在国际赛事中同样存在预赛领先、决赛失利的情况,如2024年世锦赛和2025年世界杯分站赛。
这一现象证明,她的表现波动源于自身状态,而非裁判主观因素。
中国跳水队教练陈若琳在赛后微笑鼓掌,认可比赛结果,奥运冠军何冲则公开批评饭圈思维,强调“裁判能压分,说明你还有问题”。
跳水动作
这些专业人士的态度,直接反驳了“阴谋论”的荒谬。
全红婵坦然接受失败,曾经的感觉找不到了,但我会专注训练,而陈芋汐的稳定表现,则得益于她更早经历发育关,体重控制已成为日常习惯。
两位选手的竞争,本质上是不同成长阶段的较量。
跳水动作
体育竞技需要理性看待胜负,而非将饭圈思维带入赛场,全红婵与陈芋汐的竞争,恰恰推动了中国跳水的整体进步。
全红婵的团队正考虑增加跳板训练,借鉴美国选手大卫·布迪亚、英国名将杰克·拉夫尔的经验,延长她的运动生涯。
跳板对体重变化的适应性更强,或许能帮助她突破当前瓶颈。
美国选手大卫·布迪亚
陈芋汐曾表示,和全红婵比赛让我更专注,全红婵则回应,有她在,我不敢松懈,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正是中国跳水长盛不衰的关键。
全红婵的银牌并非失败,而是成长的见证,从“唯金牌论”到“成长美学”,她的故事折射出中国跳水从“压榨式培养”向科学化训练的转型。
真正的体育精神,不在于谁胜谁负,而在于不断超越自我,全红婵与陈芋汐的竞争,终将成为中国跳水的经典篇章。
全红婵陈芋汐
结语
种种证据都表明,裁判的评分公正客观,分差源于动作细节与身体变化的客观规律。
全红婵的挑战,是每位天才少女必经的“成人礼”,而非阴谋论的牺牲品,竞技体育的真谛,在于超越自我,而非无谓的争议。
全红婵陈芋汐
体育的魅力在于它的纯粹,全红婵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们相信,全红婵一定能够重新找回当初的感觉,将越来越多的奖牌收入囊中。
面对这样的事情,你有什么看法?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5-05-04 跳水世界杯总决赛:陈芋汐、全红婵包揽女子十米跳台冠亚军
信息来源;鲁中晨报 2025-05-04 新赛制强度拉满!全红婵、陈芋汐发声:累到快爬不上10米台
信息来源:光明网 2025-05-04 祝贺!陈芋汐、全红婵包揽冠亚军!
信息来源:浙江在线 2025-05-04 全红婵谈发育挑战,希望能发挥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