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探寻权益端的“绝对收益”:解析理财公司的多资产多策略布局

近两年受政策引导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双重驱动,理财公司加速发展含权产品体系,拓宽多资产多策略边界。

政策引导方面,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后,监管层鼓励理财行业改变以固收为主的单一模式,优化资产结构,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2024年以来,多部门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生态建设,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频出,2025年1月,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贯彻落实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稳住股市、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推动专业机构投资者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权益投资比重”的重要决策部署,鼓舞了银行理财参与资本市场尤其是权益市场的信心。

市场环境方面,受资金面波动加剧、权益市场震荡及关税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债券市场和权益市场波动加大,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稳健收益的需求变得愈发迫切,银行理财“多资产多策略”的优势愈发凸显。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相关产品不仅能够在投资周期内降低波动风险,更能为投资组合带来丰富的收益来源。

通常而言,“多资产多策略”产品通常配置了多个类别的资产且各类资产的比例不一,通过分散投资不同的低相关性资产来降低产品波动和回撤,提高产品的长期风险收益比。对理财公司而言,非标资产、股票、黄金、转债、公募REITs、境外资产、衍生品等都是理财公司的投资对象,广泛的投资范围是理财公司的一大优势。

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1.6�.9%的水平,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承压,拓展含权资产投研边界,多维度增加产品收益来源及弹性,加大包括权益在内的多元资产策略的配置,已然成为理财行业的必然选择。此外,非标资产稀缺、业绩基准普降,进一步推动理财公司着力打造含权产品体系。未来,理财行业必将持续强化多资产投研能力与系统建设,以在低利率、高波动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从理财公司对2025年的资产配置展望看,很多资产都存在趋势性或结构性的机会,可以积极去捕捉。权益类资产,特别是红利、价值、质量兼顾估值等相对友好贝塔股票的风险收益特征,更符合理财产品的配置需求;境外资产,其与国内资产的低相关程度较低,能有效降低组合波动,丰富收益来源;黄金等商品类资产,该类资产与其他大类资产显著低相关,在全球央行仍处在降息周期、去美元化趋势、逆全球化背景、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等中长期因素影响下,黄金仍有较高的中长期配置价值;量化策略,其中量化中性策略是一类具有稀缺性、低相关性、绝对收益属性的权益类投资策略,可以为产品提供增强收益。

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面向不同的多资产投资策略应该如何选择?哪一种多资产投资策略更适合自己?接下来,课题组重点精选银行理财公司常见的五大策略(红利策略、量化策略、指数策略、全球配置、多元均衡)进行解读,力求为投资者提供合适的资产配置参考。

(一)红利策略——长期主义,股息收益抵御波动

简单来说,红利策略就是投资那些现金流稳定、长期持续分红、估值相对较低的优质资产,是一种长期策略。从银行理财绝对收益定位出发,相对低波动的红利策略仍然适合作为产品多头的投资主线。

红利资产具有相对较高的股息率,有一定的股息收益应对市场的阶段性波动。政策支持上,2024年,央行新创设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工具,有利于提升金融机构及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资金获取和股票增持能力。在分红率能够覆盖融资利率的情形下(目前银行间融资利率不到2%),红利策略投资标的更有望成为金融机构、企业股东增持的首选标的。

据南财理财通课题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末,至少有招银理财、平安理财、工银理财、中银理财等16家理财公司存续红利策略产品。

从不同投资性质看,红利策略产品主要有三类:一是“票息资产 红利”策略产品,即通过固收打底,配置0�0%的红利资产,直投高分红的上市公司、红利策略的公募基金或自研的红利指数,起到收益增强的效果,如平安理财的“坤润红利价值180天持有”的权益部分以红利策略为主,固收部分精选优质信用债力争获取票息,以宏观择时和机器量化策略增厚收益。二是“固收 红利 多资产”的多策略产品,资产标的选择更为多元,加入商品、美股等资产,辅以量化策略。如招银理财“招睿安盈优选封闭6号”在以红利标的为权益底仓的基础上,适度配置科技、成长风格,同时灵活运用黄金、美股叠加中性策略等低相关多元策略。三是重仓高分红个股,投资比例超过80%的权益类产品,以光大理财的“阳光红300红利增强”和招银理财的“招卓价值精选”为主要代表。

在发展红利策略产品的同时,不少头部机构也着力搭建了更全面的红利产品体系,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配置需求。以平安理财“红利优选”策略体系为例,产品系列以债券资产打底,红利策略增强收益,精选股息率优于债券收益率品种配置,适合希望实现偏长期配置收益且不受权益市场短期扰动的投资者。

此外,根据客户风险偏好,平安理财“红利优选”细分出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二级(中低风险)代表产品“智享红利低波日开180天1号”红利资产占比为0%~5%,中枢仓位在2%;三级(中风险)代表产品“坤润红利价值180天”“卓越红利价值180天”红利资产占比为5%~15%,中枢仓位在7%。

以平安理财“坤润红利价值180天持有”为例,该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2.5%~4.5%(年化),产品自成立以来(2024年2月27日-2025年3月25日)实现年化收益率3.12%,最大回撤仅为0.32%,历史任一时间买入且持有满90天均能实现正收益。

(二)量化策略——宏观量化合理收益,免于择时

理财的量化策略始于银行理财产品对绝对收益定位的坚持与追求。从投资逻辑来看,从投资逻辑来看,在择时困难的情况下,理财产品不想承受标的资产价格市场波动影响,因此愿意付出一定的对冲成本获得一定收益。在该策略下,收益的主要来源为“量化多头部分超额收益-股指期货对冲成本”、打新收益、债券票息收益等。

伴随着2025年债市波动幅度的加大,债券的交易能力培育愈发重要,部分理财公司会在固收产品矩阵中采用固收资产的量化策略,涉及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存单等资产。该系列产品的推出,契合了相关宏观量化合理收益、同时对主观投资配置策略接受意愿较低的投资者需求。

以平安理财的“量化增益”策略体系的产品为例,其以债券资产打底,量化策略增强收益,通过机器量化模型,充分运用交易能力追求资本利得,并对多资产、多策略构造动态配置框架,力争实现收益增强,代表产品有“星辰添利量化180天持有混合类A”和“启元四季”系列等。

“启元四季”系列产品基于机器量化模型,叠加商品、转债、海外利率等多策略,把握不同周期下资产轮动带来的收益增厚机会。平安理财通过自研的利率债机器量化模型模型监控市场机会并评估风险,快速批量生成交易指令,经投资经理审核后下单,交易员接收交易指令高效执行。目前,“启元四季”分为春和、夏树、秋实、冬暖四个子系列,均以固收资产打底(不低于80%),分别侧重配置商品、转债及ETF、海外利率、固收量化四大类策略。

以“顶私版启元夏树周享一年持有1号B”为例,该产品主要投资于固收类资产,结合投资组合管理技术进行大类资产配置。该产品自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2024/11/7-2025/3/25)达到5.63%,最大回撤仅为0.49%。

(三)指数策略——精选指数,降低组合风险

伴随着2024年“924”政策组合拳陆续出台,权益市场情绪反转提振,主要股指大幅拉升,挂钩股指的雪球结构理财迎来敲出潮。不过,单边上涨的行情难以持续,投资者关注如何在保持资产稳健增值的同时获取股市上涨的收益。在监管引导商业保险、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的背景下,指数策略产品有望成为理财资金入市的重要切入点。

指数策略产品通常以固收资产打底,投资相关指数资产或指数基金,部分产品会搭配相应的量化指增策略,分享指数上涨带来的收益。如招银理财“指数 ”策略产品采取量化指增策略,配置一揽子指数成分股,通过算法模型优化投资组合,力争获取超越指数的超额收益。

此外,各家理财公司在指数策略产品布局上也有不同打法:有理财公司发行权益类指数策略产品,跟踪宽基指数、自研指数,如华夏理财的天工系列;也有理财公司的指数策略产品主打“固收 期权”;除固收类生息资产外,同时配置指数相关的场外期权与券商收益凭证,如平安理财的“指数智选”策略项下的产品。

该系列产品以债券资产打底,精选或定制对应指数配置贡献弹性,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关联A股各大指数如中证500等金融工具,当指数达到约定点位时触发止盈,获取约定的收益;或者约定在指数的实际涨幅上有确定性增强。相较于投资者个人直接买指数,其优势是结构化工具风险向下有底、收益向上有空间,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鑫享指数增强”系列,适合有明确的指数方向偏好、同时希望适度控制波动的投资者。

在南财理财通2024年理财公司“固收 期权”公募理财业绩Top10榜单中,平安理财的鑫享指数增强系列有多只挂钩指数产品上榜。其中,“鑫享指数增强1号”在2024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4.44%。该产品底层债券投资方面,主投高等级债券类资产,债券期限匹配,力争持有到期获取票息收益,收益来源机会清晰;顶层权益投资方面,主要投向关联指数的,精选匹配市场风格的宽基指数,其指数资产仓位中枢在7%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理财结构产品投资团队连续三年获得 SRP中国区结构化产品领域相关奖项,奖项涵盖最佳表现奖(Best Performance,Wealth Management)、最佳管理人、年度新星。

(四)全球策略——全周期策略,覆盖全球资产周期

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对全球资产和配置理念有一定认知,希望在一定波动范围里获取相对确定性较高的收益,那么全球配置策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具体来看,全球配置策略主要在债券资产打底的基础上,通过覆盖全球资产周期提升组合夏普比从而获取更稳健的收益,以不同大类资产的低相关性来穿越周期,把握全球资产的投资机会。

根据南财理财通课题组统计,目前有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平安理财、信银理财等共计15家理财公司发行了全球配置策略的理财产品,其中超过95%均为“固收 ”产品,仅招银理财、交银理财、工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发行了混合类产品。

以平安理财“全球配置”策略为例,该策略基于周期模型深入研究不同周期与市场背景下各类型资产的价值与回报,以风险平价为核心理念构建投资组合,可以有效规避某一类资产下跌带来的风险,同时灵活度更高,会允许策略达到更高的高度。代表产品有“智享全周期180天持有1号A”“智享全天候180天持有”等。

以“智享全周期180天持有1号A”为例,该产品定位为全球配置与全天候分散配置,采取的策略模型由四大量化模型 主观判断补充构成,在国际先进量化理念和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改造。具体来看,四大量化模型包括:SAA模型,基于“中国版投资时钟”均衡配置风险预算,帮助投资者穿越周期;DAA模型,确认中期配置方向/投资中枢,适当择时把握增强机会;TAA模型,及时把握非周期性信号,如市场流动性带来的机会;ATAA模型,降低产品破净及净值大幅回撤风险,更符合大众理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回顾“智享全周期180天持有1号A”的运作情况,该产品成立以来通过在美股ETF、A股、债券、黄金、量化中性和商品上较为均衡的配置做多全球宏观流动性,有效控制了市场大幅波动的影响,在股债同时剧烈转向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了较好收益,产品净值持续稳定创出新高。截至2024年末,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到4.13%。在2025年一季度,产品对贸易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冲击保持警戒,以较为保守的仓位运作,有效降低了破净和大幅回撤的风险,一季度最大回撤仅为0.26%。

(五)多元均衡——优选低相关性策略,一键穿越周期

多元均衡策略强调精选多种降低组合风险和提升组合收益机会的策略,讲究多资产、多策略的配合,适合不满足纯债收益,可承受一定波动换取收益弹性,但对资产方向没有明确偏好、期望一键配置穿越周期的投资者。

在“东升西降”的逻辑下,多元均衡策略可通过多元化配置把握结构性机会,发挥多元资产的互补价值。以平安理财的“新安鑫灵活策略”系列为例,选取成熟的“结构化绩优策略 融入结构化投资理念的ETF多头策略”。实盘以来,权益市场持续下探且经历极端行情,产品借助结构化工具的灵活属性、多策略分散投资,在震荡市中积累收益,在熊市中稳健防守,在反弹时积极进攻。

探究其收益来源,新安鑫灵活策略系列可拆分为“多元固收资产 灵活策略组合(含结构化工具)”,资产配置上,将不低于80%的仓位投资于固收类资产,剩余部分投资于结构化工具、ETF等策略。

在相关策略产品中,“新安鑫灵活策略一年定开1号”值得关注。该产品采用“固收策略打底 上层多种结构化工具的灵活配置”,以绝对收益为目标,严控尾部风险,获得差异化风险收益特征,适应不同市场行情,具备全天候的投资价值。该产品最近一个封闭期兑付年化收益率超4%,为4.13%(2024/1/11-2024/12/25)。在行情震荡阶段,该产品通过结构化工具缓释波动增厚收益,在阶段上涨行情下,配置ETF指数,把握交易机会。

从行业层面来看,目前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平安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均搭建了多资产多策略的产品体系,对多元资产、多元策略的轮动特征和投研实践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形成与公募基金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作为资产管理规模头部的理财公司,招银理财打造了其多资产多策略品牌——“全 福”,涵盖了价值 、红利 、黄金 、全球 、多元 、结构 、量化 、债券 八大策略体系。此外,兴银理财亦推出了多资产多策略体系——“加利略”,包含金、木、水、火、土五大星球策略,涵盖了商品投资策略,利率信用增强策略、全天候策略、权益投资策略和另类投资策略。

而平安理财的含权产品体系涵盖了九大策略主题,围绕红利优选、量化增益、指数智选、全球配置、多元均衡、多元稳健、转债增强、价值精选、黄金安享等策略,打造了多资产多策略的含权产品矩阵——“权心全益”,旨在以更多样化的资产收益来源、更丰富的产品货架为投资者带来稳健友好的投资体验。

可以看到,在宏观政策引导支持、权益市场迎来配置机会和客户投资预期收益水平的多重需求下,多资产多策略正在成为银行理财机构2025年投研的主线与基石。多家受访机构表示,2025年将继续深化多元资产的配置力度,进一步完善含权产品矩阵,加大含权类产品、指数类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布局推广,争取给投资者带来更丰富的投资配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