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11年亏损800亿!蔚来最后一搏:年底不盈利就出局?

众多新势力中,很少有车主会像蔚来车主般日夜追问:咱们品牌何时盈利?原因在于:不盈利蔚来可能会面临资金链危机,自己买的车可能会成为 " 烂尾车 ",售后服务以及换电服务均将得不到保障。

不得不说," 盈利 " 是悬在蔚来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上海车展上,李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5 年是蔚来的产品和技术收获大年,技术量产上车、销量提振可以提高毛利率,再加上管理层面坚定推进降本增效,所以蔚来经营表现会逐个季度得到改善,我们很笃定第四季度会实现盈利。"

图源:电车通摄制

这并非李斌第一次承诺盈利时间,早在 2023 年,李斌就表示蔚来将年内第四季度实现盈利,随后再推迟到 2024 年、2026 年。而最新的版本是 25 年第四季度。

蔚来能否在 2025 年冲过红线,答案或许就藏在接下来的每一步抉择中。

后新势力时代,蔚来如何盈利?

造车 11 年,累计亏损 800 亿,蔚来如何盈利?方法是什么?

按李斌自己的话来说,方法有三:1、技术量产上车;2、销量提振可以提高毛利率;3、管理层面推进降本增效。我们挨个来解读。

首先是技术量产上车,大概思路就是 " 研发复用 "。

李斌表示,2025 年是蔚来的 " 技术收获大年 ",在蔚来 ET9(参数丨图片)上量产落地的蔚来自研技术,也将搭载于后续车型,这部分有点像比亚迪自研技术下放的策略。

图源:蔚来官方

软件方面,蔚来、乐道和萤火虫的智能座舱底层能力实现复用。同时,乐道的交付、服务、售后体系也复用自蔚来,萤火虫放在蔚来展厅中,销售、交付、服务、售后体系全面复用自蔚来。

其次是提高毛利率,提高毛利率的前提是销量提振,销量提振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存在不可预测性。从目前蔚来的产品矩阵来看,销量提振的压力在乐道上。

今年三月,蔚来秦力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乐道做得不好,整个公司的盈利就无从谈起。

问题是,乐道能撑起整个蔚来吗?

目前来看,乐道有 L60、L90 两款车,L90 仍未正式发布与交付,这个我们先按下不表。L60 发布于去年 5 月,9 月开始交付,乘联会数据,自 9 月交付以来,截止到今年 3 月,7 个月时间,L60 总销量为 35542 辆,平均月销 5077 辆,这个成绩放在几年前尚且过得去,但在 2025 年的今天,月销 5920 辆压根撑不起整个蔚来公司的盈利。

图源:乐道官网

相比之下,价格相近的理想 L6,去年 4 月开始交付,截止目前总交付量已经突破 25 万辆,平均月销量为 2 万辆,虽说比乐道 L60 的交付时间早了 5 个月,但平均月销 2 万的成绩,跟乐道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

4 月 2 日,原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通过乐道 App 发表文章宣布离职,不再担任乐道汽车总裁和蔚来高级副总裁。而艾铁成此前更是立下了今年 3 月份要交付两万台的目标,不行就下课,这也证明了,乐道的销量不及预期,甚至相比预期还有不少差距。

L60 扶不起,李斌所说的 " 销量提振 ",应该是把赌注压在了乐道 L90 上,目前 L90 售价尚未公布,能不能成还两说,因此所谓销量提振,与其说是方法,不如说是目标。

管理层面降本增效这方面,蔚来并没有透露太多信息,不过据 36 氪报道,蔚来近期的一系列整改举措,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 ROI 考核,从各方面降低成本;二是精简销售和运营、服务团队。

与小鹏的区别在于,小鹏的管理改革是 " 自上而下 ",上岸先砍意中人,12 名高管砍掉 10 个;蔚来是 " 自下而上 ",执行团队先背锅。说实话,与小鹏王凤英的大刀阔斧相比,李斌还是狠不下心。

不过,艾铁成的离职,或许能看成是蔚来 " 壮士断腕 " 的开始。

换电被冲击,蔚来急需新的 " 护城河 "

汽车虽说作为工业桂冠上的明珠,但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卖车。谈到买卖,就必须有让用户下单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车企的 " 护城河 "。

蔚来的护城河有两条,一是换电、二是服务。现在这两条更像是锦上添花的功能,而不是吸引用户下单的必要因素。

随着比亚迪兆瓦快充的量产,换电不说可有可无,至少吸引力远远称不上是护城河,而随着 " 雷军千万总裁弯腰为用户开门 " 后,各家车企也开始重视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比如王传福亲自交付、魏建军上海车展亲自手冲咖啡云云,都在证明所谓 " 服务 " 其实是最容易复制的。

图源:蔚来官方

反而高端服务能力成为了蔚来严重的拖累,李斌也坦言:在服务上一直赔钱,用户未必满意,把公司做好用户才满意。

抛开换电与服务,现在给大家 10 秒思考,蔚来的护城河是什么?

很遗憾,答案是没有。关于新建护城河这件事,李斌其实有过很多想法。NIO Phone 就是其中之一。NIO Phone 出道时,李斌一句 " 手车互联是未来生态的关键 ",直接对标苹果 iPhone。

不过,NIO Phone 更像是玩票性质的产品。据 36 氪报道,蔚来手机业务自 2024 年 12 月起进行了大幅调整,手机软件团队已并入数字座舱团队,重复岗位被精简。由于自研手机在用户价值提升和商业回报方面表现有限,手机业务面临收缩,2025 年可能不会推出 NIO Phone 3。

图源:蔚来官方

而且随着小米汽车的入局和鸿蒙智行的壮大," 手车互联 " 这一块,还没谁是他俩的对手。

一言以蔽之,NIO Phone 凉了。但这是好事,说明蔚来确实在降本增效了。

不得不承认,在研发投入上,蔚来确实做了很多,公司财报显示,蔚来 2024 年研发投入 130.37 亿元,小鹏是 64.6 亿,理想是 111 亿元,但蔚来的高投入确实没有形成除了换电与服务之外的新护城河。这种钱花了却没见成效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方向错了,也称为 " 战略失焦 "。

像做手机这种 " 战略失焦 " 的例子,蔚来比比皆是。比如在蔚来最需要走量的时候,却推出了 ET9 与萤火虫两款车型,ET9 作为高端豪华行政车,定价就注定不可能走量,而萤火虫更是官宣非走量车型,而是面向海外的全球化车型。

简单来说,即便 ET9 与萤火虫成功了,也无法给蔚来带来太多的销量提振。这并不是蔚来当下所需要的。当务之急,是需要像小鹏 M03,P7+ 这样的走量车型,目前行业正在形成新的生存法则:走量车型是活下去的面包,高端产品是通向未来的门票,两个都要有。以蔚来现在的处境来看,先活着,其他再说。

25 年第四季度,蔚来给自己设定的 deadline?

新能源竞争发展到现在,给车企试错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2025 年的造车新势力淘汰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行业加速分化:头部车企凭借规模效应和技术壁垒持续扩大优势,尾部品牌则在亏损与融资困境中挣扎求生。蔚来若无法兑现盈利承诺,不仅将面临资本市场的信任危机,更可能被卷入行业整合的漩涡。

再加上如今传统合资车企开始觉醒了,全面拥抱中国市场,打出了全面本土化的经营策略,这股势头势必会进一步加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特别是那些市场销售表现不佳的车企的压力和挑战更大。

图源;蔚来官方

李斌所说的 "我们很笃定第四季度会实现盈利",不如说是蔚来第四季度必须盈利。李斌自己也坦言: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四季度不能如期盈利,对整个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商业模式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毕竟只有健康的商业模式,才能保障换电网络扩张、服务体系升级,以及车主权益的长期稳定。若再度食言,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或将动摇。

2025 年四季度的盈利大考,既是绝境中的最后一搏,也是车市对蔚来的终极审判。

若成功,蔚来将改写 " 烧钱换市场 " 的魔咒;若失败,这个曾叱咤风云的 " 造车新势力 ",或将永远湮灭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洪流之中。

在三月份的一场闭门会上,李斌表示:我们交了好多学费,有的学费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有的是客观规律要交学费,有的是管理意识不到位。如果将来写蔚来交的学费,肯定能写成一本书。

该交的学费交了,该踩的坑也踩了,接下来也该发力了。

最后聊点感性的,我人生租借的第一辆车就是蔚来,那是个夏夜,车门打开的瞬间,车内氛围灯在暮色中流转,NOMI 转头说 " 晚上好呀 ",我握着方向盘穿过城市霓虹,第一次觉得 " 驾驶 " 可以如此充满仪式感,这些瞬间堆叠成我对蔚来有一种近乎偏执的信任。

可如今,当看到展厅里冷清的乐道展台,读到财报上触目惊心的亏损数字,听到用户群里 " 换电站越来越难约 " 的抱怨,那些曾让我心动的 " 仪式感 ",美则美矣,却撑不起柴米油盐的日常。

俗话说,人生的第一辆车(即便是租的)就像初恋一样,你以后想买车的时候,都会在其他车上试图找到第一辆车的影子。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我不希望那场夏夜的星辉,最终成了新能源浪潮里,一粒熄灭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