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忠:匠心铸就强劲“中国心”丨奋斗华章·“手”创河南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也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手”创河南”今天来认识全国劳动模范孟祥忠,看他如何用双手打磨极致、以匠心护航国之重器。
这双手,能判断头发丝直径1/70的误差,堪比精密仪器;
这双手,挑战“零缺陷”制造,护航国之重器翱翔蓝天。
全国劳动模范 中国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 新航首席技师 孟祥忠:我手里边拿的不是镜子,这个零件是我们飞机发动机供油系统里边用的核心部件,发动机高压球阀。
空中加油技术向来是航空领域密不示人的核心机密,以前,燃油系统配套的航空大直径高压球阀的加工技术一直被国外封锁。孟祥忠带领团队从手工打磨一步步推进,经历4年时间,5次技术迭代,终于研发出被业内称为“最轻、最圆、最亮”的高压球阀,实现了高温高压高转速下的可靠持久运转。
全国劳动模范 中国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 新航首席技师 孟祥忠:这个球面轮廓度是0.02毫米,就是两丝米,两丝米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这个球面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它们的差值不能超过0.02毫米,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3到1/4,苍蝇落到上面它站不住,很光。
孟祥忠在突破国际技术壁垒后,并没有止步。作为大国工匠的培育对象,今年他把这个课题带到了清华大学,他要带领团队向“零缺陷”制造发起冲击。
全国劳动模范 中国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 新航首席技师 孟祥忠:希望清华团队帮我们提升一下理论,我给老师说,这个球,我要干到世界第一,做到我们产业工人的极致。就是图纸上要求多少就是多少,不要有什么0.02的一个误差了,(误差)就是0,这是我的目标。
从技校毕业的一线钳工,成长为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孟祥忠靠着是“较真碰硬”的执着和坚守。一次,孟祥忠接到图纸,要为飞机发动机研发一个加工精度只有0.001毫米的零件,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70。
全国劳动模范 中国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 新航首席技师 孟祥忠:这个加工技术,(国外)对我们国家是封锁的,所以说当时也是硬着头皮把这个接下来了。因为只要我说不干,我们这个企业可能就不做这个零件了。那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那这个零件就可能就没办法国产化。
孟祥忠带领团队从零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开始攻关。工具不合适,他们就自己研发研磨具。3万多组数据,一点点对比,一步一步排解,终于破解加工难题,产品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全国劳动模范 中国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 新航首席技师 孟祥忠:它单个零件的精度要求是0.001毫米(1微米),它两个零件装在一起,配合间隙要达到两微米之间,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标准,飞机发动机就漏油了,影响飞机飞行安全了。
从手工打磨到智能产线,从“洋技术”受制于人到自主制定行业标准,孟祥忠用半生坚守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担当。五一前夕,孟祥忠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模龄”已经11年的他,觉得干劲更足了。
全国劳动模范 中国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 新航首席技师 孟祥忠: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我们亲手制造的飞机,有一天和美国的、欧洲的飞机并驾齐驱,我们的产品有一天能够遥遥领先,为我们国家的强国梦,为我们的民族复兴,作出我们产业工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