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兵器的前装式捕网弹打开单兵反无新思路
以下文章来源于单兵装备 ,作者 Yudya
往期好文荐读:
1.中国 201 型通用机枪的机构原理与内部细节解析 /// 全网最深刻解析新型通用机枪的文章
2.QBZ-191 系列步枪最经典的点评文章之一 /// 切磋琢磨 191 ( 新步枪 ) ,剑拔沉埋便倚天
3.中国新型 QJB-201 型 5.8mm 班用机枪的揭秘文章 /// 全网对新一代班用机枪最最全最爆的解读文章,没有之一
4. 枪史上最精美最全面最具吸引力的枪械图片集永久分享
5.中国 CS/LS7 型冲锋枪的内部揭秘 /// 中国 QCQ171 型冲锋枪的创新与使命
更多精彩,敬请长按二维码,关注:单兵装备,小编感激不尽


《单兵装备》前几期刊载了一篇题为《中国在反无人机作战方面起步早、钻研深、放的开》的文章,系统梳理了我国在防空反无领域的的探索性研究。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反无赛事的实况,客观呈现了多项反无技术的演进现状,并提出了诱敌伏击的战术打法。这篇文章自发表以来,由于内容过于抽象,不具备 " 轻、简、图、影 " 的特色,所以阅读量量并不高,现有阅读的多是群内喜欢技术、懂技术的爱好者或是专业技术人员。总结这篇文章的内容情况," 含金量很高,阅读量一般。"

在多维反无人机技术体系对比中,用格斗型无人机实施对等对抗的技术路径展现出显著战术优势。乌克兰战场实证数据显示,配备目标识别系统的蜂群式格斗无人机,在近距空域博弈中可实现大约 83% 的拦截成功率,其机动过载能力与目标捕获速度较传统防空系统提升 3-5 倍。无奈的是格斗无人机在当前受到技术路径、经济性、作战灵活性、配编和使用等方面因素制约,暂时并不适合大面积部署。
从装备发展规律审视,当前最具现实可行性要属立足现有单兵武器平台实施体系化改造单的兵反无解决方案。基于制式装备主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模块化理念或修补优化侧率,研制反无人机专用弹药,实现作战效能指数级提升。

国外使用的单兵反无手炮
《中国在反无人机作战方面起步早、钻研深、放得开》一文指出网捕拦截方式的三大核心制约因素:一是拦阻网展开机构可靠性不足,难以在空中形成有效拦截界面;二是缺乏自主悬停驻留能力,无法持续维持最佳拦截阵位;三是目标轨迹预测精度要求极高,现有单兵操作模式与无人值守系统的智能跟踪算法均难以满足实战化需求。这些基于赛事实证的研究结论,为后续反无人机装备的技术迭代与战术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这里,给广大爱好者分享湖南兵器在单兵反无方面的新成果——前装捕网弹。在我国,单兵使用的杀伤型榴弹武器沿用了俄系理念,列装了 35 毫米系列杀伤型前装榴弹,被挂装在 95 系列步枪或 191 系列步枪的枪挂榴弹发射器发射。这种榴弹没有弹壳,在使用时将其从膛口向内塞入弹膛,装定到位后即可发射。由于填装方便,操作简单,没有退壳操作等,它的战斗射速和战术响应比较块。枪挂式榴弹发射器作为不占编制的榴弹武器,被部署在单兵层级,范围非常广泛,同时对单兵个人没有限制要求,会打枪的都能发射,会发射的都能获得钢炮战效。现役弹药虽然有多个弹种,但并没有反无作战的专用弹药。如果有一种专用反无弹药,即可填补这一空白。湖南兵器的该项成果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而生。



在 2024 年年末,湖南兵器下属的长城机械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名 " 前装捕网弹 " 的专利。湖南兵器长城机械有限公司(国营九四八厂)是湖南省兵器工业集团全资子公司,属国有中型国有企业,在武器装备领域主要从事弹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役的 35 毫米系列前装式杀伤型榴弹就是他家造,所以 948 厂具有研制前装型网弹的天然优势。

在这项发明专利的技术领域中写出前装铺网弹的作战使命:适配现役的榴弹发射器或中、小型无人机,主要用于抓捕低速飞行器。在背景技术中,重点对前装网弹和后装网弹做了对比,用快刀砍心的架势直接对后装网弹进行淋漓的盘剥,认为后装网弹无一例外均采用二级启动的方式,存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等的问题;
在技术方面,捕网采用折叠的方式装填,不仅装填难度大,还可能因折叠问题导致捕捉网无法顺利张开,导致捕捉失败的问题。 新研制的捕网弹改变了传统技术路线,改变了以上不足,填补了捕网弹在前装弹药市场的空白,研制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外观美观、捕捉网装填简单可靠、张网率高的前装捕网弹,适配现役的榴弹发射器或中、小型无人机。
前装捕网弹包括弹筒 1、发射装药 2、网筒 3、牵引头座 4、多个牵引头 5、捕捉网 6。

设于弹筒顶部的牵引头座、设于牵引头座内的多个牵引头和装填于网筒内并与牵引头连接
的捕捉网;牵引头座的横截面呈环形,其上环形阵列有多个向外倾斜的用于安装牵引
头的插孔,且牵引头座的底部设有与插孔相贯通并与弹筒固定装配的盲孔;网筒底部封口、顶部敞口的筒体状,其顶部设有限位法兰,所述网筒的限位法兰设于盲孔内,由牵引头座压紧在弹筒上,网筒的外壁与弹筒之间设有气道,所述限位法兰上设有多个与插孔相对应的通气孔,使气道连通插孔,利用发射装药产生的高压气体经由弹筒内的泄压孔、气道进入插孔作用于牵引头。

弹筒 1 的底部设有装配发射装药 2 的安装孔,牵引头座 4 为上大下小的中空锥台型,由铝合金材质制成,其上环形阵列有多个向外倾斜的用于安装牵引头 5 的插孔 4.1,且牵引头座 4 的底部设有与插孔 4.1 相贯通且与弹筒 1 固定装配的盲孔 4.2。
网筒 3 为底部封口、顶部敞口的筒体状,其内表面设计光滑圆角,保证捕捉网在装配和出筒过程中的便利性和可靠性,网筒 3 的顶部设有限位法兰 3.1,限位法兰 3.1 设于盲孔 4.2 内,由牵引头座 4 压紧在弹筒 1 上,网筒 3 的外壁与弹筒 1 之间设有气道,限位法兰 3.1 上设有多个与插孔 4.1 相对应的通气孔 3.2,使气道连通插孔 4.1。
捕捉网 6 采用六边形捕捉网,每个边角均设有牵引头 5,由不锈钢材质制成,插装于牵引头座 4 的插孔 4.1 内,捕捉网 6 装填于网筒 3 内。在牵引头 5 上设有多个密封圈 5.1,使得牵引头插孔内建立一定的启动压力,保证牵引头的初速度。

发射器击发底火后,底火发火点燃发射药,当发射装药的高压室压力达到破孔压力后,火药气体冲破铜片,经泄压孔进入弹筒和网筒组成的空间 ( 即气道 ) ,随着该空间压力的上升,当达到牵引头的启动压力后,牵引头带动捕捉网以一定的动能飞出,飞行过程中,牵引头向四周以一定角度逐渐分散,进而使捕捉网逐渐张开,从而实现对飞行轨迹上一定距离的目标进行抓捕。


前装捕网弹填补了捕网弹在前装弹药领域的市场空白,且该前装捕网弹不需要二级启动,直接利用发射装药产生的高压气体将牵引头推出,实现张网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优势;
捕捉网的装填于网筒内,装填方式简单,不需要进行特殊堆叠装填,简化了捕捉网的装填工艺,提高了装填效率以及装填可靠性,这种装填方式也有利于捕捉网的顺利张开,能有效提高捕捉网的张网率;
前装捕网弹具有过载低、后座小的优势,可搭载于中、小型无人机,具有发射稳定性好的特点,在无人机对抗中可有效使其它小型无人机丧失飞行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有侵请联系小编处理。
文章开启转载,但必须保留文章抬头的链接与动图。
欢迎关注者积极点赞、留言、指正或转发分享。
防止被打黑枪而失联,以防万一,请添加小号:枪评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