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足机器狗“守护”应县木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4月23日,“AI智慧应县木塔2.0:具身智能X数字文遗升级路径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建筑馆举办。该技术方案完成了对应县木塔藻井结构的高精度三维数字化建模,为深入分析木塔数据、推演历史痕迹、研究保护方案提供了更加全面、多维的基础支撑。
应县木塔又名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部的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已有近千年历史。“AI智慧应县木塔2.0”通过机器狗搭载的智能3D视觉系统,在非接触状态下实现了毫米级的文物细节还原。利用重建模型,研究者可进行时序分析,通过对比历次扫描数据,AI算法能自动检测木材形变、漆层脱落等细微变化,为预防性保护提供量化依据。
智能六足机器狗在应县木塔“执行任务”。主办方供图
具身智能系统还赋予机器狗自主环境感知和决策能力,使其能在复杂地形中的稳定移动和扫描拍摄。从在蛇年春晚凭借创意融合舞蹈走红,到作为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具身智能”正成为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的聚焦方向。所谓具身智能,指的是人工智能与不同硬件本体的结合,机器人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应用。
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文化遗产联合研究中心与联想集团,共同升级打造“智慧应县木塔2.0”技术方案,试点性地将联想自研具身智能六足机器狗与应县木塔保护工作相结合,执行包括智能扫描建模、景区安全巡逻等在内的守塔工作。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刘畅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AI具身智能对木塔的保护工作,在两个方向上可以有比较大的突破:第一是数据的类型,具身智能可以携带不同的传感器,提供不同的数据;第二是数据处理能力,当积累了大量数据后,AI一定能超越人脑,追踪更多的线索,有更多的呈现。”
山西应县木塔管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杜丽君说:“一年前,‘AI智慧应县木塔1.0’发布了木塔的数字孪生体;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目睹了科技与文保深度融合的曙光。尤其是具身智能技术和机器人的引入,既是保护手段的革新,又是文旅融合的突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