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奇富科技×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非遗时空,看《风筝飞》

19年前,2006年5月,潍坊风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3月中,奇富科技与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助力非遗联合摄制组走进潍坊,记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风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与他的女儿郭嘉玮的“风筝片刻”,让更多人感受“传承”与“热爱”的力量。

“活下去”与“传下去”一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核心命题。奇富科技助力传统手工艺借助数字力量走向世界。

风起鸢飞,每年春天,潍坊天空中,飞去飞来的满天的风筝载着生命的律动,一根根线牵动着一代代风筝人逐梦苍穹的欢喜。

非遗的匠心与风筝的未来相惜,千年纸鸢在春日晴空尽情,线为笔,风为墨,在2025年的春天里写下“春风送鸢 奇遇未来”的呼唤。

“那个时候谈不上喜不喜欢风筝。”被问及儿时与风筝,郭洪利给出的答案很直接。

那时的场景——放学回到家,郭洪利总是一头扎进风筝制作的世界,风筝成为他课外生活的全部。每天两眼一睁就全是风筝。家里的床上、地下,都是做风筝的材料和半成品。

因为是男孩子,小时候的郭洪利更多被分派到帮忙扎制骨架(劈竹子、烤竹子、系绳搭骨架)的任务,两个姐姐则上手绘画。临窗的桌子上常是他一个人做风筝,他吹口哨与窗台暂歇的鸟儿逗趣。但是吹的动作会熄灭烤风筝骨架的酒精灯,他慢慢学会了向里嘬气的“口技”,声音婉转而清澈。

时光在指间滑过,这些年,郭洪利带着他的风筝去到美国、法国、比利时、瑞典、马耳他、澳大利亚、泰国、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风筝放飞和扎制展演,风筝更是被发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品牌从饼干、方便面、奶茶、巧克力,到运动鞋、城市吉祥物,再到近几年受众更广的手游,郭洪利的风筝搭载不同的载体走向了世界……

后来,在郭洪利的风筝铺,常可以看到他身上的父爱呈现,他与女儿郭嘉玮的交流中,点点滴滴,眼神言语皆透着“传承”的期待,他希望女儿能走出去多看看,长长见识,打开自己。

郭洪利受邀前往丹麦参加亚洲形象艺术节第一次出国进行风筝文化宣传时31岁。今年26岁的郭嘉玮已经多次在没有父亲陪伴的情况下出门参加官方举办的风筝展示活动。

高高瘦瘦的郭嘉玮是个内敛的姑娘,相对于手工制作,她花在思考上的时间更多,她在风筝的创新设计上有属于新一代的想法。

她不急于回答任何问题,给出答案时却是简洁有力,其势恰似《临江仙》中那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春风写了4月的心事在筝上,我们把礼物藏在一个父爱传承的故事里。扫上面二维码,进入果然视频视频号,看《风筝飞》,点赞评论,

写下你记忆里与风筝有关的一瞬,带话题#春风送鸢#奇富科技#360借条#奇富借条#潍坊风筝 发布评论即可参与,获赞最多的前20位即可赢取来自郭洪利的风筝铺的春日好礼。

活动截至4月30日,抓紧来回忆并写下吧~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