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龙里法院审结快递员非法倒卖个人信息案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见习记者 胡特旗 通讯员 金晶
日前,“网络开盒”引发全网热议,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而快递面单信息的频繁泄漏,正使其成为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重灾区”。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人民法院近日审结一起快递从业人员非法获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案,四名被告人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刑。该案不仅严厉打击了行业内部人员监守自盗行为,更推动企业完善管理机制,促进行业整改,为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司法样本。
行业“内鬼”勾结黑产 个人信息遭倒卖
2022年7月,龙里县某快递公司仓库内,装车员潘某、罗某某的手机摄像头对准了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裹。在张某、郑某“每条信息0.8元”的利诱下,二人连续一周偷拍快递面单,将数千条包含姓名、电话、住址及购买物品的隐私信息上传至网盘交易。这些信息经层层加价倒卖,最终以每条2.5元的价格流入黑灰产市场,累计非法获利近3万元。
“郑某作案时正处于另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的取保候审期间,潘某、罗某某作为企业员工,为牟利突破职业底线,这类‘内鬼式’犯罪危害性极大。”案件承办法官杨茂荣指出,快递面单信息可直接关联用户消费习惯、家庭住址等敏感内容,一旦被用于电信诈骗、精准推销等违法犯罪,极易引发“破窗效应”。
穿透式审判实现“打防结合”
龙里法院审理发现,本案暴露出快递行业三大管理漏洞:部分员工法治意识淡薄、内部监管机制缺失、技术防护手段滞后。
针对这些问题,法院在依法定罪量刑的同时,创新采用“惩治+治理”双轨模式。对四名被告人的判决中,主犯张某、郑某分别被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从犯潘某、罗某某因退赃、自首等情节获缓刑,但对曾因同类犯罪被立案的郑某及累犯罗某某依法从重处罚。判决书特别强调,对履职过程中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实施犯罪的行为,应依法从严惩处。
审判结束后,法院督促涉案企业整改,建议企业建立面单信息加密制度、安装监控设备阻断偷拍行为、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员工考核体系。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在该物流园区开展“个人信息安全防护”专项行动,通过加大企业员工入职教育培训、数据防护培训等方式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司法实践为数字经济发展清障
本案的办理在当地引发连锁反应:多家快递企业继续深化“隐私面单”技术,关键信息隐匿化处理覆盖率有效提升;物流园区设立“信息安全监督员”岗位,对快递面单管理实行全流程监控;行业主管部门督促企业将个人信息安全防护教育纳入从业人员准入培训必修课。
“个人信息安全是数字经济的基石。我们既要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筑牢法治防线,也要为营商环境优化注入司法动能。”龙里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郝彦海表示,该院已建立涉信息犯罪案件“一案一分析”机制,适时向相关领域发出类案预警,推动形成“刑事打击+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的多元治理格局。此案也与近期引发公众关注的“百度开盒”事件形成呼应——当网络空间个人信息泄露屡成社会痛点时,司法机关正通过穿透式审判推动构建全链条防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