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又一变电站即将投运!20项举措助力成都打造现代一流电网

4月2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增强成都市电力保障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自今年5月19日起开始生效,从加快电网项目建设、加快分布式光伏和新型储能项目建设、鼓励多能互补能源供应、提升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车网互动水平等八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行二十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成都市电力保障能力,助力成都电网打造成为现代一流电网。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2025年,成都共有1211个电网项目冲刺建设,到年底,全市主网安全承载能力将提升至2600万千瓦,较“十三五”末翻一番。到2030年,成都将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形态,具备3500万千瓦的电网安全承载能力和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又一变电站月底前投运

将提升供电能力48万千瓦

近段时间,位于锦江区的成都金融城220千伏输变电工程进入收尾阶段,电力工人们在忙着检查线路、调试设备、记录数据。据了解,该工程于2023年8月开工,计划2025年4月底完成投运,作为成都“蓉耀工程·贡嘎登峰”一流电网建设攻坚行动68项输变电工程之一,投运后将新增48万千伏安变电容量,改善金融城片区的电网结构,大幅提高锦江区、高新南区供电能力。

“这项工程的快速推进,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日前,在工程建设现场,国网成都供电公司金融城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业主项目经理沈洁说,工程建设期间,锦江区相关部门多次组织辖区各单位、政府部门召开协调会,组织各部门积极配合施工建设,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新政策的推出,对于我们电力工程建设能起到明显的推动和加速的作用,尤其是在线路塔基交地、地下电力通道运维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可以进一步保障工程如期投运。”沈洁认为,《政策措施》推出后,能大幅简化电网建设前期流程,同时有利于加强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有效提升工程建设效率。

据悉,《政策措施》对落实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加快项目手续办理、加快线路塔基交地等提出明确要求,其中:

强调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支持电网建设前期工作,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依法依规推广“容缺审批 承诺制”办理模式;对供电公司提出塔基建设用地需求后,属地区(市)县组织街道(镇)应在30日内交付塔基作业面……

“这些举措,对于加快电网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可以推动项目建设高效运转、事半功倍。”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装机潮”效应明显

年内将力争建成新型储能装机达到150万千瓦

除加快电网项目建设外,《政策措施》还对加快分布式光伏和新型储能项目建设、鼓励多能互补能源供应、提升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车网互动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据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鼓励分布式光伏、储能发展方面,市级财政已经形成从建设到运营的全周期支持政策体系,成都电网根据可开放容量提供公平开放接入条件,今年以来“装机潮”效应明显。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分布式光伏并网总装机实现翻番达到60万千瓦,备案在建项目装机超过56万千瓦;5个省级示范电网侧储能电站正在加快建设、总装机50万千瓦,今年新申报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15项、装机规模达210万千瓦(610万千瓦时)。

按照计划,今年内,成都市将力争建成新型储能装机达到150万千瓦,到2030年,将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形态,具备3500万千瓦的电网安全承载能力和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车网互动项目

可领取5元/千瓦时的放电补贴

在车网互动方面,近年来,V2G(车网双向互动)技术逐渐走进市民生活,这是一种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能量双向流动的技术。简单说,就是当电动汽车电量充足时,可将电能反向输送回电网,在用电低谷期再从电网充电。

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政策措施》中,强调要提升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车网互动水平,加大车网互动示范应用和持续升级,对纳入国家、省级V2G试点示范项目,已接入省、市监管平台并具备接受虚拟电厂负荷调度指令的,且每个项目年度认定放电量不低于10万千瓦时,给予每个项目5元/千瓦时的放电补贴。

当前,成都高度重视产业协同发展,正逐步形成完整的车网互动产业链。特来电公司作为行业先锋,在成都积极布局V2G技术应用的同时,国网成都供电公司也在电网接入和调度层面,为车网互动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撑,构建起稳定的电力双向流通渠道,使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安全、高效。

红星新闻记者 闫晓峰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