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从“六边形战士”到乒协副主席 人生不止于金牌
1988 年出生、即将年满 37 岁的马龙,早在东京奥运会时,就已经成就了双圈大满贯的传奇,但他并未止步,而是继续着一场一场的比赛。近期,总台《面对面》专访中国乒协副主席马龙。
记者:那个时候你有没有,在 36 岁的年龄上被限制,被制约?
马龙:我觉得没有,那一刻你的心态是积极的,是感觉最好的时候,你觉得可以再打很久,让自己感觉好像减 5 岁一样。



记者:你会自己回看,2016 年里约奥运会八分之一决赛,你跟郑荣植那场生死之战吗?
马龙:那次算是自己第一次参加单打,其实那时候自己的夺冠呼声也是很高的,但其实自己再怎么想也不会想到,16 进 8 这轮会让自己打得这么辛苦。

记者:对于那个时候的你来说,如果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会是什么?
马龙:一个字,难。如果两个字,我觉得就是煎熬吧。可能有些人是天生抗压大心脏,但我可能不太喜欢紧张,我都喜欢一上来就领先,就这样越打越顺,所以说当时真是 0 比 2 落后时候,确实脑子也蒙。
里约奥运会乒乓球赛场上一项新规则被启用——允许运动员在比赛间隙离场更换球衣,而这一规则的首次经典运用,便诞生于马龙的赛局之中。当马龙 0:2 落后,刘国梁指导叫了暂停,还建议马龙回休息室更换球衣。

记者:你当时不换是什么样的想法。
马龙:着急,就想赶紧把这个比分追回来。他说走,换一下吧。然后我就拿了件衣服到外面去换衣服。当时刘指导就说,你就当这次比赛已经输了,你现在换件衣服重新走进来,就相当于重新一次开始。
记者:从第一局开始打,换了件衣服等于换了个人,这时候马龙已经不一样了。
马龙:换了个马龙来。我觉得就能够抛下一切,你就当真是输了,因为 0 比 2 当时前面你也很努力,但背着那么多包袱、特别想赢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取得一个非常好的效果,那只能让自己轻松、专注到比赛当中。把注意力拉回来,才有机会再一分一分拿。而且我觉得庆幸的是对手 2 比 0 以后,他也会有一些紧张,或者觉得有机会了,是不是可以在这样比赛当中战胜我的时候,那些犹豫让我三四局其实赢得非常轻松。

马龙:从 2015 年开始,一路赢来都很顺,但那个比赛打完之后,让我知道 0 比 2 落后,我还能追回来,我就觉得再面对紧张纠结、或者落后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害怕。我觉得自己再面对这样局势的时候,信心方面是一个质的飞跃。

马龙:那两三个月我的状态是非常差的,那时候马琳当我的主管教练,他都不敢跟我说话,天天看我贼严肃,我也不去吃饭。
记者:为什么会这样?
马龙:可能当自己没有达到自己要求的时候,我可能更喜欢一个人待,或者一个人去把心态,或者这个结想去解开。
记者:是什么结当时横在了心里面。
马龙:因为我感觉自己算是一个感觉型的球员,对所有东西我都要求比较高、比较细腻,一点变化就能够感觉出来。我可能太在意这种自我的感觉,各方面追求完美,一旦有一个点没有达到想要的,就让我每个方面都不舒服。
新材料球降低的旋转,让马龙的弧圈技术威力骤减,不同品牌球台微秒的弹性差异,也打乱了他多年积累的击球节奏。2017 年 4 月,亚洲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半决赛中,马龙爆冷输给了韩国选手丁祥恩,这场外战的失利,让马龙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在 2017 年的世锦赛上,马龙成功卫冕世乒赛男单冠军,帮助中国队实现了世乒赛男单 7 连冠。年龄增长带来的体能挑战,年轻选手的冲击以及伤病的困扰,成为人们谈论马龙时,时常触及的问题。
2021 年,33 岁的马龙出战东京奥运会,是老将续写传奇,成就第二轮大满贯,还是年轻人完成代际更替,成为最大的悬念。
在东京奥运会备战周期,樊振东势头强劲,他向马龙发起全方位冲击。这位新生代力量凭借迅猛凌厉的进攻节奏、扎实稳健的技术功底,在多场国内外赛事中与马龙展开激烈交锋。

最终,马龙顶住压力,4 - 2 战胜樊振东成功卫冕,他成为了乒坛史上首位双圈大满贯选手。日本媒体送给他六边形战士的称谓。
东京奥运会之后,马龙卸下了过往对胜负的执着,以更松弛从容的态度看待赛场。面对媒体,他多次表达 " 享受比赛 " 才是当下的追求,珍惜每一次站在球台前与对手交锋的机会。
带着这样的心态,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选拔赛中,马龙最终获得第三名,无缘巴黎奥运会男单赛场。

马龙:没有,我觉得很正常,我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那种能力,或者说可能我自己也害怕那个场地了,我想象里如果我在单打当中如果输掉,没有拿到冠军情况下,接下来面对团体,我感觉是一个挺难再转变的一个机会。所以有机会的话,我去参加团体是最好的选择。

记者:你是带着多少岁的心态,上的巴黎奥运赛场?
马龙:我也不知道,作为运动员我希望能在 30 岁左右,能够始终跟着他们两个年轻的,能够显得积极一点,别显得拖后腿。
记者:巴黎奥运会之后,我看到你接受采访说过一句话,说无论你是主角还是配角,你都觉得你在成长,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马龙:不管你什么角色,你都首先做好自己。我觉得我始终是愿意先把自己做好以后,再去告诉别人,或者是再去指导别人。我觉得无形当中,也会影响很多去看你的人,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你都首先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到最好,这个是一直希望能够做到的。
从 2003 年到现在,马龙从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了中国乒乓球的传奇人物。正是这种从渴望证明自己,到在挫折中坚定信念,再到巅峰时期的自信从容和坚守热爱,造就了如今的马龙他曾经说过:" 即使退役也不会离开乒乓球这项运动。" 当选乒协副主席,意味着愿望的实现,也意味着他的职业生涯开启了新的旅程。
编辑 刘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