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千古诗心何处寻
文|阎兆万
从今年年初开始,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软件所创作的古诗词,迅速成为热议话题。其所快速生成的格律工整、辞藻华丽的诗作,颇具诗的模样。但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这些诗不过是没有生命张力的塑料花,徒有其表,缺乏内核。即便能遵循格律,巧妙组合词句,却无法真正理解情感的内涵。——没有经历过酸甜苦辣,思念分别,以及更多的人生起落,又怎能写出触动人心的诗句?“诗言志,歌永言”,情感永远是诗歌的根本。
然而,AI诗词创作带来的挑战,让我们也可以自我观照一下,为何工具化模仿亦能吸引大众的目光?足见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的时代,现代诗词创作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大部分作者过度尊崇古代格律诗词的范式,力求复刻古人的韵味与风格,忽略了时代的变迁。比如,在描写现代生活时,仍沿用“更漏 ”“寒鸦”“暮霭”“炊烟”等古典意象,未能将现代元素巧妙融入。比如,有人在描绘夜景的诗中满篇皆是“画楼”“宫阙”等古典词汇,与现代生活的真实场景格格不入。这种创作方式,使得诗词无法反映当下社会的风貌与人们的精神状态,难以触动当代读者的心灵;还有的作品常运用复杂的哲学隐喻与生僻的意象,语言晦涩难懂,无法在更广泛的受众中引发共鸣,使得现代格律诗逐渐远离大众视野,失去了应有的责任感与时代感。
在当下的时代创作现代格律诗,不用固步自封,拒绝科技提供的手段和便利,而重在明确创作指向,让“千古诗心”在当今时代依然可以熠熠生辉。
首先要深入真正的生活,反映大家的喜怒哀乐。例如叶嘉莹先生的部分作品,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情感起伏。在一些诗词中,她回忆自己在艰苦岁月中的经历,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种情感真挚且具有普遍性,能让广大读者感同身受。她的创作从人民的生活出发,用诗词传达大众心声,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同时,诗词创作应该坚持时代特色,展现时代精神。诗词应紧跟时代步伐,展现时代特色。像洛夫先生的一些作品,在保留格律韵味的同时,大胆融入现代元素。他在描写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时,巧妙运用“电波”“网络”等现代意象,展现出科技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其作品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格律的坚守,更展现了现代社会的新风貌,让读者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另外还要注重把握艺术水准,提升审美价值。现代格律诗创作要注重语言的锤炼、意境的营造以及格律的精妙运用。可喜的是,当今诗坛上一大批优秀诗人,他们的作品语言优美典雅,格律严谨和谐,意境深远。在创作中,他们善于运用巧妙的修辞手法与独特的意象组合,营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氛围,使读者获得了极高的审美享受,提升了现代格律诗的艺术水准。
“千古诗心”,要守正创新。守正,体现在现代格律诗创作要坚守传统格律诗词的精髓,深入学习古代诗词的格律规则、韵律之美以及文化内涵。在格律运用严格遵循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的基础上,继承传统诗词中丰富的意象与表现手法,如“梅花”象征高洁,“柳树”代表离别等,这些经典意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格律诗中合理运用,能增添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感染力。
关于创新,一方面在语言表达上,要结合现代口语与书面语,使诗词更贴近当代人的表达习惯。另一方面,在题材和意象的选择上,要大胆引入现代元素,如航天科技、人工智能等,展现现代社会的新事物、新现象。此外,在表现手法上,可借鉴现代文学的创作技巧,如意识流、象征主义等,为现代格律诗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传承传统的同时,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唯有如此,“千古诗心”才能立足于当下,并走向未来。
(作者为山东诗词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