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车企加码中国市场,大众CEO:中国市场创新速度令人惊叹!
2025 年上海车展公众日首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超过 25 万人次的观展客流,创下历史新高。这场被誉为 " 全球汽车产业风向标 " 的盛会,不仅展示了近 1300 辆参展车辆中超过 70% 的新能源车型,更成为跨国车企战略重心向中国转移的缩影。大众、宝马、奔驰等德系巨头宣布在华新增投资超 500 亿元,重点布局电动化与智能化研发中心;丰田汽车则与中国重汽联合开发的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已批量交付,双方计划在 2025 年实现 1000 辆规模的商业化运营。

在特斯拉展台,Model 2 中国版的亮相引发轰动。这款搭载新一代固态电池 "Infinity Cell" 的车型,能量密度达 500Wh/kg,配合超充 5.0 系统,10 分钟即可补能 80%,综合续航突破 1600 公里。特斯拉 CEO 马斯克在发布会上透露,上海超级工厂将承担 Model 2 全球 50% 的产能,预计 2025 年第四季度实现月产 5 万辆。这一战略布局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的完善 —— 比亚迪刀片电池产能已达 400GWh,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成本较传统电池下降 30%。
政策层面,中国对智能驾驶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上海市经信委宣布将推动整车企业转型,加强智能驾驶大模型等创新应用,智己、奥迪等新车型计划年内投产。这种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使得跨国车企从 " 走进中国 " 转向 " 融入中国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完成战略升级,3000 名工程师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与数字化界面开发;佛瑞亚集团则将全球首发展品放在上海车展,其可持续创新产品 80% 的研发资源来自中国团队。
行业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汽车量同比下降 39%,而跨国车企在华新能源车销量增长 110%。大众汽车集团 CEO 奥博穆坦言:" 中国市场的创新速度令人惊叹,我们必须深度参与这一变革浪潮。" 这种深度融合不仅体现在技术研发,更延伸至商业模式创新 —— 丰田首次采用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由本土团队主导研发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车型;宝马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研发面向中国市场的 L2++ 级辅助驾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