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新闻1+1丨应对外部冲击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哪些信号?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应对美国关税战带来的外部冲击,此次会议的定调和部署格外重要。针对接下来的经济工作,会议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和重点?如何进一步出台支持措施,并且保障措施的尽早落地?

△《新闻1+1》完整版

会议总体释放出的重要信号是什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委员 朱民: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就是中国政府在应对当前美国政府发起的巨大不确定的贸易战,是有充分准备的,有预案,有政策,是当前稳预期特别重要的方面。这个预期,不但是稳中国经济的预期,也是稳世界经济的预期,因为中国稳住了,世界也能稳住。

所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是用一个会议方式,以中国政策的透明性和坚定性,来告诉中国国内和世界,我们是有政策应对未来外部可能会受到的巨大冲击,这个对稳住当前的情形特别重要。

如何看待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委员 朱民:这是根据现今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而做的一个特别务实,也是坚定的决策。从国内情况来说,我们在继续改革做结构调整,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外部巨大的冲击,在这个情况下第一件事是坚定不移把自己的事做好,这一点会议强调得特别明白。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坚定不移地开放,这个很重要,开放在当今有很多不同的含义。

  • 首先,开放对中国经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高质量发展特别重要,因为中国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
  • 与此同时,在美国政府打贸易战、去全球化的时候,中国坚定不移地支持全球化,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来拥抱世界。

这两条战线就在这个关键点紧密地连在一起了,所以这次中央特别强调这两件事都要做好。

如何看待宏观政策要“加紧实施”和“用好用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委员 朱民:中央一直强调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这些措施都是在做的。在这个方面,很重要的就是给市场提供信心,用积极的宏观政策给市场和经济保底,让大家知道,无论外面的风险和波浪有多大,宏观政策在支持,这个对于信心是特别重要的,这也是2018年“特朗普1.0时期”贸易战之后总结出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经验。

与此同时,宏观政策里也有很多变化,比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财政赤字的增加,直接可以用于民生,这个对当前保民生,保消费以及应对当前贸易战的情况特别重要。同时,在财政政策里面强调长期国债、地方债、专项债结合,来帮助中国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瓶颈突破,这个又是在当前贸易战的情况下,在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支持中国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整体来说,财政政策就是政府要努力出政策,要出钱,要出力,而且要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