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提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新工具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初露真容”

专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磅定调!如何影响资本市场?机构最新解读

  编者按: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本次会议既总结当下经济态势,更锚定未来政策取向。作为关键节点的重要会议,本次会议释放了哪些政策信号?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宏观政策将如何精准发力?会议提出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又将出台哪些务实举措?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

  本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更加强调财政货币政策的落实,在谈及“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时强调要“加紧实施”,在谈及“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则强调要“用好用足”。此外,本次会议还特别提到了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多名受访经济学家告诉记者,除了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将择机发力之外,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将发挥更大效应。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向将聚焦外贸、消费和科技,央行有可能创设新的工具或对现有工具进一步优化,并可能调降部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

  3月6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用好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与证监会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本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前公布了一项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会议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告诉记者,央行今年在做好“适时降准降息”准备的同时,也将继续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

  例如,近日,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下发了《关于设立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支持科创、消费、外贸领域的通知》,安排“三个100亿”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专项额度,为科创、消费、外贸等领域降本增效,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中,设立100亿元“粤科融”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增强科创企业成长壮大金融驱动力;设立100亿元“焕新贷”支农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与省内“以旧换新”等政府补贴政策和各地消费提振活动协同发力;设立100亿元“粤贸贷”支农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用于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外贸领域信贷投放。

  此前,有权威专家告诉记者,对于经济中的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银行往往会有一定观望情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促进引导资金更多流向这些重点领域,对经济转型发展、就业民生非常重要。他进一步指出,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可以有效发挥工具价格激励的“牛鼻子”作用,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激励引导力度,同时通过资金量激励、考核激励、导向激励和声誉激励等,能够与产业政策、信贷政策、银行内部配套制度等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和经济质效提升。

  王运金表示,政治局会议还提出要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这意味着央行或会向政策性银行提供较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例如释放流动性支持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募集资金。政策性银行可按照市场化原则,成立“稳外贸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通过股权投资、专项贷款、股东借款、资本金搭桥借款等途径投向相关企业。

  当前,市场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有一定期待。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共存续10项,余额合计5.9万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以再贷款为主,再贷款利率普遍为1.75%,未来为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效果,降低银行体系负债成本,其利率具有较大调节空间,预估下一阶段调降幅度可能在25bp左右。

  温彬还称,在结构性降息之外,降息成效的显现还可通过其他途径实现。例如,通过与财政协同,保持财政贴息力度,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又如,更好发挥自律机制作用、畅通利率传导,通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强化存贷款利率协同,也可进一步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促进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已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话题。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表示,与海外经济体相比,我国具有较大加杠杆空间,可优先通过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方式弥补资金缺口,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从投资为主转向投资消费并重,从“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人”,尤其是需要推动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同时注重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作用。

  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

  王运金表示,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可能与存续的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的投向领域有所不同,前者可能会侧重投向对扩大内需有较大贡献的餐饮、文旅、教育、批发零售、仓储物流等领域,向服务业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市场化程度相对更高;后者则主要投向公益型、普惠型养老机构,带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属性。

  近日,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金融部门将进一步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成本,降低微观主体的债务负担,增加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能力。同时,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

  温彬指出,服务业属于人力密集型行业,且收入分配更偏向于居民端,发展服务消费有助于改善就业和消费分配,也是新的消费增长点。未来一些地方汽车限购政策等有望进一步松动,后续也可能会有服务消费品类加入“两新”范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