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中国电影2024年财报:营收下滑14.28%,净利润腰斩,扣非亏损8638万元

4月18日,中国电影(600977)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5.75亿元,同比下降14.28%;归属净利润1.4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6.42%;扣非净利润亏损8638.44万元,较2023年的盈利1.11亿元大幅恶化。尽管公司在电影制作和发行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业绩表现不佳,尤其是扣非净利润的亏损,暴露出公司在核心业务上的盈利能力不足。

营收与利润双降,核心业务承压

2024年,中国电影的营业总收入为45.75亿元,较2023年的53.37亿元下降了14.28%。这一下滑主要受到市场环境变化和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尽管公司在电影制作和发行领域依然保持领先地位,但整体收入的下滑表明其市场份额正在受到挤压。

毛利润方面,2024年为9.13亿元,较2023年的13.02亿元减少了29.88%。毛利润的下降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上的压力,尤其是在电影制作和发行环节的成本上升。归属净利润为1.40亿元,同比下降46.42%,显示出公司在盈利能力上的显著下滑。更为严峻的是,扣非净利润亏损8638.44万元,较2023年的盈利1.11亿元大幅恶化,表明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较大,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亟待提升。

电影制作与发行:市场份额领先,但盈利能力不足

2024年,中国电影出品并投放市场的电影共46部,累计实现票房234.72亿元,占全国同期国产电影票房总额的70.19%。公司出品影片在国产影片票房前十中占据9位,并且斩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等147个国内外奖项。其中,电影《热辣滚烫》《末路狂花钱》《抓娃娃》《志愿军:存亡之战》分别取得春节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的票房冠军。

尽管在电影制作和发行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未同步提升。全年为646部影片提供发行服务,结算票房超过336亿元,占全国总票房的88%,国产片年度票房前十全部为中影发行,进口买断影片市场份额占比达98%。然而,这些成绩并未转化为实际的利润增长,反而在扣非净利润上出现了亏损,表明公司在核心业务上的盈利能力存在严重问题。

科技创新与未来布局:技术投入加大,但短期效益不明显

中国电影在2024年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投入,发布了《推进电影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6年)》,围绕增强科技能力这一核心目标,确立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队伍建设、融资发展等工作方向。公司重组打造了“中影科技”这一创新主体,系统整合科技相关业务、资产、人才和资源,为构建“产研用”深度融合体系筑牢根基。

在技术推广与创新应用方面,国内已开业CINITY影厅180个,海外已开业CINITY影厅10个,德国、沙特阿拉伯、土耳其、西班牙等另有26个CINITY影厅待建。公司还研发推出了全球首款支持4K/120帧高格式技术的中影CINITYLED,已通过最新标准的DCI认证和国际蓝光绿色安全认证。此外,公司设立了“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获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正在推进电影AI译制、AI技术在电影文本和音视频内容方面的研发应用。

尽管公司在科技创新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但这些投入在短期内并未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6183.57万元,同比增长20.73%,但研发投入资本化率为0%,表明这些投入尚未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未来,公司需要在技术创新与商业化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以确保这些投入能够带来长期的收益。

总体来看,中国电影在2024年面临了较大的市场挑战,尽管在电影制作和发行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业绩表现不佳,尤其是扣非净利润的亏损,暴露出公司在核心业务上的盈利能力不足。未来,公司需要在提升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成本控制,确保科技创新投入能够带来实际的商业价值。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