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打造“一站式”解纷矩阵 实现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孝清 通讯员 晏飘飘
“要不是有调解员帮忙维权,我们的工资不可能这么快拿到手……”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某科技公司员工刘某的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员工们的心声。
该科技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刘某等108名员工21万余元工资。刘某等人投诉至南城县综治中心。该中心启动多元解纷机制,经法官与工会人员耐心向企业负责人释法明理,多番调解之下,最终化解矛盾纠纷。
如今,在抚州,“有矛盾纠纷,来综治中心”这一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抚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韩长贤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该市近年来坚持加强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通过整合信访接待、人民调解、诉讼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功能,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县(区)“一站式”平台13个、乡镇(街道)“一站式”平台162个,村(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室2010个。
“多元解纷”全面发力
“综合受理,接诉即办,调解为主,诉讼断后。”走进抚州市南城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服务中心大厅,映入眼帘的这十六个字,格外醒目。
在中心大厅,各窗口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来访群众。南城县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实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系解决”的工作模式,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的目标,将中心打造成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结地”。
南城县辖区企业较多,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多发。为此,该县结合法院、工会和人社部门力量,形成“法院+工会+人社”的“3 N”多元化解模式,确保涉企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这一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也提升了群众对基层治理的信任度。”南城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黄凌云说。
2024年以来,南城县实现警情、访情、诉情稳步下降,信访案件数同比下降21.6%,矛盾纠纷数同比下降46.9%,法院诉讼量同比下降13.5%。
“调解品牌”赋能治理
“有了‘和合说事’平台,让老百姓多了一个说理的地方。”近日,签完调解协议书的朱某激动地说。
不久前,抚州市东乡区村民朱某骑着电动自行车赶去自家稻田放水,转弯时不慎与金某驾驶的货车发生碰撞,双方就赔偿费用产生了纠纷。东乡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和合说事工作室”得知后组织调解。在调解员和交警事故科民警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这起交通事故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东乡区把“和合文化”理念厚植于调解工作中,在区、乡镇(街道、场)、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创建“和合说事工作室”,为群众搭建说事、议事、调事平台,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打造特色调解品牌,凝聚各方力量参加矛盾纠纷化解,是抚州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据了解,该市各地立足综治中心“前哨站”功能定位,将“特色调解品牌”引入调解领域,打通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神经末梢”。截至目前,全市打造了包括南丰县“居民之家”、东乡区孝岗镇“徐同明工作室”等在内的一批特色调解品牌和个人调解室,不断充实完善调解矩阵,以品牌调解“小杠杆”撬动基层治理“大效应”。
“我们不断探索化解矛盾纠纷新路径,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韩长贤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171件,调解成功6036件,调解成功率达97.81%。
“帮带实践”提升质效
“邻居家的树枝掉落到我家瓦房顶,推脱不管怎么办?”“小区物业公司擅自抬高物业费,业主该如何维权……”生活中,这些看似琐碎的法律问题,常常让人手足无措。
为此,临川区成立“律师+‘法律明白人’”“帮带实践”站,不断提升“法律明白人”培训质效,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等法律服务,把专业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据了解,临川区先后吸纳111名专职律师,采取“1名律师+10名‘法律明白人’”的模式,全力打造“法律明白人”升级版。截至目前,全区有近万名“法律明白人”长期活跃在基层一线,成为群众身边最为信赖的“法律顾问”,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通过‘法律明白人’的示范和引导,社区居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在遇到矛盾纠纷时,能够依法维权,理性表达诉求。”临川区东乡仓社区党委书记马丹表示,“律师+‘法律明白人’”帮带实践站在社区建立,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推动特色调解品牌、高素质法治人才融入‘大调解’工作,这些实践有力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韩长贤表示,下一步,抚州政法机关将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治理模式,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