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当“斯坦福学霸”回村当村长……
这不是时下流行的“无脑爽剧”
而是由南京艺术学院一批“00后”
自编自导自演的“青年写青春”的影视实践
全程在响堂取景拍摄
……
吴欣怡说:“我以前参演过其他微短剧,大都是‘霸总式’题材,但这部剧打破了微短剧表达情绪的传统,上升到了表达情怀的高度。”我们未必都要回村种地,但可以用专业所长解决问题——比如用直播打破地域限制、用材料学改良工艺、用国际化视野拓宽市场。
花絮1
为了更高质量完成这部剧,张宸等一批剧组成员拍摄期间都入住响堂附近的酒店,早上5点起床上妆,晚上经常忙到10点才能收工。
吃住同行,也让他们彼此之间磨合得更好,看似一集三分钟的微短剧,其实背后是近百人团队的协同作战。
年轻人要不要返乡?
返乡以后能做什么?
文化传承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当代青年如何重建“故乡”认知?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所以说,探讨本身就很有意义,希望今后还能有更优质的剧本,把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与新农村双向奔赴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鲁舒婷;浦口区委宣传部
图片来源:剧组供图
编辑:蒋琰 赵秋辰
校对:朱皓
责编:李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