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原创 中方忍无可忍,200条铁轨或被全部拆除?这个小国终究自食恶果

据东南网根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近日援引立陶宛媒体报道,立陶宛议会议长绍柳斯·斯克韦尔内利斯表示,他同总理金陶塔斯·帕卢茨卡斯的看法一致,都认为立陶宛与中国台湾之间的合作预期并未实现。斯克韦尔内利斯近日在接受当地电台采访时说:“(台湾方面)当初的宣传很大,预期也很高。现在我们本应该在立陶宛有五家芯片工厂,在经济合作上实现巨大突破……但我们什么都没看到。” 他强调,对台的“过度乐观”是一种“冒险行为”,比如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并以“不应出现的名称”命名。

立陶宛外交部长的兰茨贝吉斯(资料图)

立陶宛国土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人口仅280万左右,在世界地图上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点。历史上,它曾长期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历诸多波折后于20世纪获得独立,此后也逐步开展对外交往。1991年,中国与立陶宛正式建交,双方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启了合作篇章,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关系。

但自2019年起,立陶宛的对外政策出现了明显的转向。它自恃与中国距离较远,双边贸易规模不算庞大,错误地认为即便得罪中国,也能从美国及中国台湾地区获得补偿。基于这种错误的判断,2021年7月20日,立陶宛政府做出了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举动——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在其首都维尔纽斯设立“代表处”,并在11月18日让这一非法机构正式挂牌。这一行为公然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粗暴践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立两国多年来建立的友好关系。

在此之前,立陶宛的遏华苗头已逐渐显现。2021年2月,其议会通过决议,意图退出中国 - 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并宣称要与中国台湾加强联系;5月,立陶宛单方面宣布退出该机制。此后,立陶宛部分政客频繁就台湾问题大放厥词,抛出诸如“支持民主”“反对威权”等荒谬言论,无视自身行为的恶劣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