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耶伦之后,沙利文出面批评特朗普:外交不是零和游戏,要长期共存

耶伦之后,沙利文出面批评特朗普:外交不是零和游戏,要长期共存

全民读史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4月16日,刚刚卸任不久的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也终于“按捺不住”了。

在耶伦一番“这是自残”的警告之后,他公开对特朗普政府的外交路线开火,直言其“零和思维”只会把美国拖入危险境地。

沙利文强调,中美必须找到长期共存的路径,不应重演冷战悲剧。

这番言论一出,激起轩然大波。

外交零和逻辑破产

2025年4月16日,沙利文在哈佛大学的一场活动中,对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进行了罕见且系统性的批评。

他指出,特朗普政府完全未认识到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在处理对华政策时一味强调“对抗优先”,忽视了合作和共存的空间。

这是政策的最大偏差。

沙利文的原话颇具分量:

“中国不会像苏联一样崩溃,美国不能再用冷战剧本来编写对华战略。”

这番话不仅是对现实的正视,也隐含着对特朗普“冷战思维”的直接否定。

过去三个月里,特朗普一系列单边主义动作将中美关系推向紧张边缘。

1月上任,2月启动加征关税,3月宣布“对等征税”和“国家紧急状态”,4月干脆将中国商品税率提升至145%。

如此疾风骤雨式的贸易攻击,毫无战略耐性,更遑论对长期博弈的准备。

沙利文不是在鼓吹“对华绥靖”,而是在提醒特朗普团队别走错棋。

毕竟,中美GDP相加已占全球四成,供应链深度交织,一边倒打压对方,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沙利文此番出面,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技术派”集体反扑的延续。

就在4月10日,美国前财长耶伦接受媒体连线采访,痛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是“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自残行为”。

她明确指出,特朗普的对华加税行为不仅会推高物价,让普通美国家庭年支出增加4000美元,还将把美国拖入一场经济衰退。

她警告,美债遭抛售、美元指数暴跌,正是市场对特朗普政策的反应。

耶伦说得很清楚:这是“毁灭性误判”。

她甚至劝现任财长贝森特“快去劝劝特朗普”,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华盛顿一些有识之士早就看出苗头。

4月初,美国三名前总统奥巴马、拜登和克林顿罕见密集发声。

虽然没有直指特朗普名字,但语气之重,措辞之猛,分明是在喊话现任总统:冷静一点,别搞崩了美利坚。

奥巴马呼吁民众要站出来反对错误。

拜登说这届政府已经造成严重破坏。

克林顿则直言为了优势而歪曲事实。

美国《华盛顿邮报》用“罕见”形容这场前总统集体批评现任总统的戏码,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三位前总统集中发声,或许史无前例”。

特朗普激进政策引爆政治地震

2025年从1月上任至今,特朗普还没坐稳总统宝座,就已把白宫变成了“风暴中心”。

这不是巧合,而是警告。

一个月内三位前总统“隔空喊话”,其背后是对特朗普政府诸多政策的深刻担忧。

而这些担忧,早已在美国民间炸开锅。

抗议浪潮,就是最直观的风向标。

2025年4月19日,全美50州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从首都华盛顿一路蔓延到纽约、旧金山、波士顿。

人群高举“停止非法驱逐”“恢复民主”“宪法危机已经到来”等标语,愤怒情绪铺天盖地。

而抗议者针对的,不只是特朗普的移民驱逐政策,也包括加征关税和政府裁员等一揽子措施。

这些政策被批评为“粗暴”“反智”“违反正当程序”。

在白宫门前接受新华社采访的抗议者弗兰克说得直白,言语透露,美国是亿万富翁的政府,不是人民的政府。

弗兰克还指出,特朗普政府取消逾千名留学生签证,驱逐移民,都是“未审先判”的违宪行为。

试问,一个连正当程序都不尊重的政府,又如何能赢得民众信任?

除了街头抗议,特朗普还面临“法律战线”的围攻。

彭博社数据显示,仅两个多月时间,美国国内针对特朗普政府的诉讼已超过150起。

从学生群体到地方州政府,从哈佛教授到公益组织,特朗普几乎把全美都告了个遍。

尤其是在关税问题上,特朗普的对手不只是中国,还有美国自己的加州。

加州州长纽森直接起诉联邦政府,指控其滥施关税,破坏市场秩序,影响本地经济。

而这一切,都是特朗普“单打独斗”战略的副作用。

最讽刺的是:特朗普本想用“加税 制裁”打压中国,结果却打得自己四面楚歌,内外交困。

内外交困的特朗普

内有反对党围攻、前总统痛斥、街头抗议、法院诉讼,外有中国坚决反制、欧洲盟友疏离、新兴国家观望。

中方不仅多轮加税反制美方,还主动宣布“美国产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明确表态“奉陪到底”。

与此同时,2025年4月17日,巴西农业部长亲自喊话中国,主动填补美方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缺。

尤其是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成员国——沙特、阿联酋、卡塔尔这些“能源富翁”,正日益加强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联系。

比如,马来西亚和印尼最近就在积极“靠近”沙特。

表面上是加强能源合作,实际上是着眼长远,未雨绸缪。

毕竟,当美国说翻脸就翻脸、说加税就加税,谁还敢把宝全压在华盛顿的善意上?

而与此同时,美国的“老朋友”——加拿大和欧盟——现在心里只怕也是五味杂陈。

特朗普上任以来,对加拿大的态度可以说是“亲密无间”变成了“看谁不顺眼就动刀”。

他不仅多次口出狂言,说要“把加拿大变成美国的第51个州”,更是毫不手软地挥起关税大棒,对加拿大商品连番加税。

就连一向主张对美保持友好关系的加拿大自由党,也被逼得火气上来。

加拿大能源与自然资源部长乔纳森·威尔金森就曾公开表示:

“哪怕有一天特朗普取消了加征关税,我们与美国的关系也回不到过去了。”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你伤了我的心,我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信你。”

另一边,欧盟的反应也不再是过去那种“顾全大局”的忍让姿态。

2025年4月7日,欧盟委员会向成员国提出了一份对美反制关税清单。

这份清单覆盖面极广,从牛肉、谷物、红酒、木材、服装,一直到牙线、吸尘器,全都纳入了“征税候选”名单,累计金额高达260亿欧元。

这可不是什么象征性的威慑,而是一记实打实的“耳光”。

4月9日,欧盟27个成员国不出意外地一致通过了这一反制措施,对美国产品统一加征25%报复性关税。

这,就是沙利文喊出的那句警世之言背后的深意,但现在的问题是,白宫听得进去吗?

或许他听得进去,因为就在4月22日特朗普表示,对华关税或大幅下降。

然而,这位一天一个小心思的美国“作秀”总统,谁也不敢保证下一刻,他是否又推翻了自己的言论。

参考文献:加拿大如何应对特朗普的关税及言论威胁?欧盟学者讨论“加拿大加入欧盟可能性”.环球时报.2025-04-21沙特媒体:特朗普关税政策助推海湾国家更多“转向亚洲”.天眼新闻.2025-04-22执政将满百日,特朗普政府面临国内“三重暴击”. 观海新闻.2025年04月22日不及格、史上最糟糕自残:耶伦首评特朗普贸易政策.界面新闻.2025年04月11日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美不是零和博弈,两国将长期共存.观察者网.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