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涉及网络文学、“特供酒” 最高检发布9个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

4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以高质效知识产权检察履职 服务高水平科技创新”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9个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有刑事案例6个,其中包括侵犯商标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犯罪案例各2个,还有民事监督、行政监督和公益诉讼案例各1个。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知识产权检察厅)副厅长刘太宗表示,检察机关在履职办案中牢固树立“一案四查”理念,注重审查知识产权权利基础,统筹履行惩治犯罪、民事监督、行政监督和公益诉讼监督职能。

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知识产权检察厅)副厅长刘太宗。图片来源:高检网

据悉,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涉及领域广泛、类型多样,涵盖先进制造业、软件算法等高新技术领域,网络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领域,以及中医药、“特供酒”等重点民生领域。如案例4涉及网络文化产业侵权盗版行为,检察机关依法建议适用“从业禁止”,就网络小说阅读APP运营管理漏洞,向相关网络广告中介平台制发检察建议,一体推进治罪与治理,从源头净化网络文学创作空间。案例6涉及非法制售“特供酒”行为,检察机关依法保持对此类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深挖彻查上下游犯罪人员,实现全环节、全链条打击。

为生动诠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检察机关通过依法追诉追漏、开展自行补充侦查等方式,切实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如案例3是数字版权领域新类型案件,涉案作品众多、金额特别巨大,检察机关精准认定行为人采用“盗链”方式传播作品,侵犯了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依法以侵犯著作权罪追究刑事责任,对办理同类案件具有参考价值;案例5涉及中医药网络售假行为,检察机关积极开展自行补充侦查,强化电子证据的收集与审查,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侵害法益等因素准确认定罪数、适用罪名。

此外,检察机关加强协同保护,依托数字检察战略、技术辅助办案、跨区域检察协作等机制为检察监督办案蓄势赋能。如案例2中,检察机关通过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对异常诉讼开展常态化摸排,准确识别影视作品著作权虚假诉讼,促进数字技术与检察业务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