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向美团宣战!他们到底在争什么?
当年的“3Q大战”,正在外卖行业重演!
4月21日,京东针对美团猛烈开火,遣词造句已经脱离了正常企业公告的范围,反而更像是互联网的大字报:
老实说,看到京东的这个公告,我也是暗自为京东捏一把汗,从法务视角上看,京东的这份公告已经构成了对美团的“凭空捏造、恶意诋毁”。
比如 “你可以在约60%以上门店都不赚钱的餐饮行业赚取千亿利润”。
前者的数据我找不到来源,后者的千亿利润也是很违背事实,因为美团前些年都是亏损,去年业绩大增,但净利润还不到400亿,千亿怎么来的呢?
自媒体说着话,尚且要掂量三分,京东直接官方公告,我觉得是要吃官司的。
不过,正所谓: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比起法律上的一点损失,京东更在意的是外卖业务的拓展。
从2月开始,京东通过强调自己给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向外界宣布,自己要搞外卖了。
也是因为京东的这波推广,让很多网友都在骂美团是黄世仁。
美团听到消息也是很躁动,举证说自己是最早和人社部建立合作,最早试点社保的企业。
同时暗批京东绕过人社部,不尊重很多骑手并不想交社保的现实。
实际上京东的第一波投放确实有弱点,有媒体批判:京东为了搞外卖的广告,还没给骑手交上社保,就开始吹。
之后,京东开始反击,在3月宣布正式能享受五险一金的全职合同工,有了1万人,强调自己不是玩虚的。
压力给到美团后,美团也当仁不让,在4月3日表示,在南通和泉州推出了骑手养老保险补贴方案,当骑手满足参保条件并缴纳保费后,平台将直接补贴50%现金,预计在全国推广后,将覆盖百万骑手。
听到消息后,京东再次发力,宣布在本季度再招收不低于5万名全职外卖员。
消息一出,又赢得一波喝彩。
总之,两家企业为了外贸业务的争夺,都围绕着骑手问题,大做文章,针尖对麦。
从商业角度看,美团和京东为骑手开杠,实际上是业务线之间的较量。
京东想利用既有的物流团队去搞外卖,本质目的是寻求第二曲线,一套班子,两处赚钱。
而且京东也挖了不少美团的高管,这次搞外卖业务是有备而来。
而美团也是利用全球最多的骑手大军,多元化向物流、团购、闪送进军,吃下京东的市场。
在京东的先手威逼下,双方现在通过宣传自己给骑手缴了社保,来彰显自己的人文、品质、社会责任和担当。
如此一来,可以说是既收获了社会美誉,又推广了业务,一举两得。
更何况,两家企业都有着落实社保的宏观压力在,此时落实一部分,也是顺水推舟。
无相君有点寒心的是,一些企业把“爱骑手”当成了做生意的一种手段。
按照一些博主的话说,这就是一种“正义营销”,喊喊口号,带带群众的情绪,给自己的人设充值——把内卷时期的社会压力,转化成自家的流量。
实际上,两家在落实社保问题上,都有自己的弱点。
京东打骑手牌,痛点是“逐步落实”,130万骑手,目前只有1万有全额社保。
而且全职骑手采取邀约制,进入准则目前也不公开,主打一个“保”不可知,则威不可测,逼得骑手内卷,看谁表现好。
其中最抽象的就是要求全职骑手每天12小时在线。
这要在欧洲,企业老板要被罚得倾家荡产。
美团呢?你落实1万人,我就试点一两个城市,你打深度牌(五险一金全部交,而且公司买单),我打范围牌(不全部交,但我覆盖的骑手多,更符合实际)
哪种方案好呢?
我觉得都有局限性,或者说,两者加在一起才最好。
中国是一个生产大国,但不是消费大国,现在美国搞关税战很霸道,其底气就是自己是消费大国。
正是因为有消费市场,才有70多个国家排队去“舔川普的屁股”。
而完善社保,就能增加老百姓的消费底气。
同时还要配套假期,让人有时间有心情去消费。
所以面对两家,我的评价是:多撕,撕得再响些。
撕逼
两家企业内斗,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劳动者的利益完善,同时促进行业走上不内卷的良性循环。
毕竟这种行业内斗,客观上也是促进了整体的就业,劳动环境,能让更多的骑手获得更高的收入和保障。
这种隐性的改变,最后也会落到未来的自己、乃至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