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拼起“颜值经济”:中国制造的美学攻势与价值嬗变丨南财观察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广州报道
“现在的年轻人会把烹饪当成一种艺术创作,对刀具的要求和老一辈厨师大不一样。”在第137届广交会现场,广东力王厨房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自力说出他对当下厨具市场的理解。这家在全球市场闯荡了27年的广东企业,在国际贸易环境风云变幻的今年,仍然一如既往坚持研发创新。
陈自力介绍,本届广交会带来的新刀具有几个特点:刀具加入了抗菌成分,易清洁;手柄设计也符合人体工学,外观时尚,符合年轻厨师的审美。凭借创新研发,该企业曾于2018年、2022年、2023年获得广交会CF奖。
4月下旬的广州雷雨连绵。雨季的到来,并未阻挡各国采购商对这场全球规模最大贸易展会的如期赴约。他们穿过国际贸易风浪,穿过风雨,涌进广交会现场。
外观精美的餐厨具,华丽璀璨的日用陶瓷,充满黑科技的家具和建筑材料等产品夺人眼球。各类展品乍一看似乎不如一期的“高大上”,但其实诸多产品凭小而精美和不断创新,依然吸引着全球客商的关注。它们既追求高附加价值,也重视工学与设计美学的融合。
“广交会美学”体现在细节里。无论是服务机器人展现的硬核“黑科技”,还是传统产品的小而精美,呈现在采购商眼前的,是中国制造嵌入肌理中的“制造美学”。从设计、工艺、生产、产品再到人文理念,透过广交会这个“中国第一展”,制造美学已经成为“中国智造”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重构中实现跃迁的又一写照。
制造美学的本质,是文化、科技、产业的融合表达。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中国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关系着新工业文明时代中国经济向何处去的问题。
受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影响,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陡增。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与“风向标”,广交会备受外界瞩目。但在广交会现场,和力王一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它们正在通过制造美学理念推动品牌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广交会之外,制造大省广东正在以美学赋能制造升级,探索着新工业文明时代品牌升级的“广东答案”。
走进广交会CF奖展示大厅,科技含量高、彰显硬核实力或出彩设计的产品琳琅满目,被誉为广交会的“藏宝阁”。去年获得CF奖银奖的TCL超薄零嵌系列冰箱吸引大批国外客商围观拍照。韵律白的面板,嵌入式设计,美观的基础上更为智能化。
在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看来,广交会作为“中国第一展”的影响力至今无可替代。这也决定着,在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广交会必然将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CF奖便是这一身份转变的缩影。
作为“老广交”,连续多年荣获CF奖的TCL,是广东制造走创新发展之路的缩影。这个起家于广东惠州的民族品牌,从音响制造的小工厂,到全球领先的显示面板供应商,再到如今的多元化科技巨头,离不开核心技术的驱动,也离不开企业对于智能化、生态化的追求。
在行业发展新周期下,家电品牌如何在“内卷式”的竞争中突围,TCL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功能到美学,从产品到用户,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驱动。TCL不仅提升了国产家电产品的附加值,也为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提供了新的契机。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的先导环节,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领,是价值链的前端、产业链的上游、创新链的起点。而制造美学,则是价值链上游的核心要素,也是引领创新链的标杆。
无论是红点奖还是iF奖,各类制造业领域的国际大奖,之所以具备极强影响力,就在于奖项背后代表了设计与工程的融合,是一个品牌走向全球、走向高端的直观体现。每年举办一次CF奖评选,则是评选具有突出设计价值的中国出口产品,引导中国出口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
近年来,CF奖获奖作品数量实现飞速增长,一批具备全球市场吸引力、创新发展驱动力显著的产品从广交会登上全球舞台。在这里,TCL、格力电器、小熊电器、欧派家居等一众广东企业,以多项大奖对外讲述新工业文明时期,广东制造的转型叙事。
如果说TCL的转型,代表了广东传统企业从“制造产品”到“制造美学”的进阶,从诞生之日就以年轻人为受众的小熊电器,一定是广东制造在“美学”与“制造”融合上的新锐力量。
从2006年成立至今,小熊电器的成功离不开创意二字。研发各类“创意小家电”,新品频出、快速迭代,是这家广东家电企业能够成为后起之秀的关键。相比于行业巨头的高标准化产品,小熊电器的优势是外观亲和、可爱,而且能够很好满足个性化需求,靠着“萌电器”,小熊电器快速成长。
2019年,小熊电器正式登陆深交所,成为“创意小家电第一股”。深刻挖掘产品在设计、工艺、生产和包装等多个环节的更高附加值,对用户需求具备深刻洞察,强化“萌系设计”“治愈系体验”的品牌标签,打好情感化品牌。
这些创新举措,使小熊电器在创新道路上稳健前行,继而成为中国家电板块中的“新贵”,也成为广东制造业在价值链高端久久为功的最新范例。
本届广交会,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17000多家,通过各类国际通行认证的企业近22000家。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发现,尽管美国发起的“关税战”阴霾笼罩全球,但诸多广东泛家居行业企业依旧对自主品牌“掘金”广交会信心不减。它们的各类产品造型精美质量精良,新材料和新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
值得注意的是,参展企业不单只展示产品,更增加了品牌、服务、解决方案输出。品牌出海已经成为广东制造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标志。
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连续17年参展广交会。这家去年年底宣布IPO的广东企业,正通过持续优化品牌形象和提升服务品质远销海外。马可波罗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助理黄良珍表示,今年,马可波罗瓷砖聚焦“复古未来主义”美学趋势,推出兼具复古韵味与现代科技感的系列新品,已经在广交会上获得中东客户的意向订单。
站在全年进出口规模9万亿元的新台阶上,广交会东道主、外贸大省广东正以强大的制造优势、韧性和竞争力,穿越国际贸易的风浪。这背后的底气,就藏在品牌力上。而品牌出海,离不开美学和情感价值的连接。
广东吉拓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诗蕴表示,品牌出海的关键之一在于“讲好品牌故事”。她认为,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中往往偏重功能与参数,而欧美品牌更注重价值观与情感链接。“欧美品牌之所以拥有更高的溢价能力,是因为他们擅长讲故事,而品牌故事远比技术参数更能打动消费者。”诗蕴说。
如何将产品的文化、科技、产业的融合通过故事实现对外传播?从苹果公司、戴森以及全球众多奢侈品品牌的故事不难看出,制造美学是企业实现自主溢价权、筑牢护城河、做强破圈力以及抗风险的四大商业杠杆。业内人士认为,一个品牌要走向高端,需要打造视觉符号、材质工艺、体验仪式的三位一体美学系统。
走出广交会现场,以制造美学驱动的品牌价值重构、产业链革命、生态价值建造等行动正在南粤大地上演着。2024年,广东制造业大市东莞在全国首次提出“有一种制造美学叫东莞”概念,以美学赋能制造升级,探索新工业文明的“东莞答案”。提出东莞制造要在保障基本品质和功能的同时,还要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和“审美的愉悦”。
而在广州、深圳,围绕制造美学早已深度布局。如深圳在机器人、智能手机、无人机领域的自主品牌,已经走在软硬件协同的“体验闭环”和生态系统的美学黏性上。
以华为生态圈为例,华为品牌已经不仅仅是手机、平板等产品这么简单,更深入到汽车、生活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以华为为中心的“四界”生态,华为美学与华为科技的融合,为华为生态走向全球起着价值观与情感链接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