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代青山守护人:杨希路与4000亩林海的二十载守望
平邑境内的蒙山,山高林密,植被茂盛。被当地人称为“种树世家”的杨家人,世世代代守护着这片山林。护林这份差事,到杨希路这儿已是第七代。2002年,他从父亲手里接过护林的担子,一晃20多年过去了。
4月的蒙山,山间刚泛起绿意。一条坑洼不平的山路上,一辆摩托车“突突”地响着,时而爬坡,时而急转弯,车后的酱油、醋瓶子丁丁当当地响。这是杨希路从山下采买回来了。他的家就在离蒙山第二主峰云蒙峰不远的一座小院里。他曾经负责的林区就在家附近。
杨希路是平邑县海螺寺林场场长,曾在大洼林场当了20多年的护林员,巡山是他的日常。在大洼林场时,他负责看护4000多亩山林。要把这片山林全部走一遍,得花五六天时间。今天去这片,明天去那片,几乎不休息,巡完一遍,最初的那片又该巡了,就这样循环着来。
杨希路补种松树。
每年春夏是植树造林的好时候,也是杨希路最忙的时候。他得把一捆捆树苗从山下背到山上,然后挖树坑、栽树苗。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还要整理梯田、打地堰、砌石坑。2017年,他在凌云宫分区当护林员时,春夏两季就造林80多亩,栽了8000多棵树苗,成活率在95%以上。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辖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8%。“现在森林覆盖面积大了,主要就是日常看护,哪儿有枯死的树,及时补上就行。”杨希路说。
杨希路正在对进山车辆逐一检查。
大洼林场在蒙山深处,挨着国家5A级的沂蒙山龟蒙景区。杨希路看护的林区就在云蒙峰南边,和景区紧挨着,如果发生火情,后果不堪设想。春夏时节,正是防火关键期,也是旅游旺季,靠近景区的地方,他每天都得多巡几趟。
除了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害也是杨希路的一项重要工作。
除了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害也是杨西路的一项重要工作。他清楚地记得在2017年3月,巡山时发现管护林区的赤松有点不对劲,枝叶往下垂,树枝里还有不少小虫子。他赶紧上报,后来专家鉴定是日本松干蚧。4月份及时进行了病虫害防治5000亩,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蔓延。“幸亏当时发现得早,否则不知道得损失多少树木。” 提起日本松干蚧,杨西路到现在都心有余悸。
防偷盗树木,杨希路坚守了几十年。2021年春天,一行四人进入大洼林场偷盗野生葛根,被他发现后报了警。这些年,他记不清和盗砍盗伐的人起过多少次冲突,挨过多少打,但他态度一直很坚决:“这是祖辈栽起来的树,绝不能被破坏!”
巡山的路并不好走,坑坑洼洼,磕碰是常事。杨希路挽起裤腿,小腿上伤痕累累,几处大的疤痕,现在看来也是触目惊心。其中,一道七八厘米长的疤痕,杨西路记忆最深。2006年防火期,他在云蒙峰西侧巡查时,踩到枯草滑倒,摔落30多米,枯树枝穿透了小腿,当时就晕过去了。直到晚上,才被出门寻他的妻子发现。伤口缝了11针,在家躺了几个月,他又回到了岗位:“当时他们都要把我抬下山,我坚决没同意。我走了,这山就没人看了。”
从十二三岁跟着父亲护林,到现在独自坚守,大山早就成了杨希路生命里离不开的部分。“老人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把大山护好,现在条件好了,我更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20多年来,他所守护的林区从没发生过森林火警或火灾。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护林员”“山东省优秀护林员”“感动临沂年度人物”等荣誉,还拿到了“中国绿化奖章”“山东青年五四奖章”。
五一假期快到了,杨希路又紧张起来。他早早地上山巡查,阳光透过新长的树叶,在他肩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他扛着锄头的身影,渐渐与满山的古松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