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美伊矛盾升级,伊朗求救俄罗斯,却被拒绝:没有军援伊朗的义务

本文所述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赘述于本文结尾

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发展,美伊矛盾日益尖锐,在伊朗的一次无人机袭击导致全球石油运输路线瘫痪后,便直接将伊朗推入了美伊矛盾的漩涡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紧要关头,伊朗不得不对俄罗斯发起求救,可没想到俄罗斯却表示,没有军援伊朗的义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何作为盟友的俄罗斯却对伊朗事件“袖手旁观”?

图片来源于网络

“袖手旁观”

地缘政治的棋盘上,美伊博弈呈现出多维态势,美国在沙特、阿联酋等国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与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的水雷阵形成对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在红海对商船发动的无人机袭击,更使全球30%的石油运输路线陷入瘫痪风险,这种“混合战争”模式让传统军事对抗的界限变得模糊。

在伊朗最需要盟友支持的时刻,俄罗斯的态度却令人意外,4月8日,俄罗斯副外长鲁坚科在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明确表示:“如果美国对伊朗发动袭击,俄罗斯没有义务提供军事援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表态与两国1月刚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形成鲜明对比,该条约曾承诺在能源、军事等领域深化合作。

俄罗斯的战略转向源于多重考量,先是特朗普政府在俄乌冲突中采取的“联俄制华”策略初见成效,俄罗斯正试图通过缓和与西方关系换取制裁松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马尔科夫指出:“普京不会为了伊朗而牺牲与美国改善关系的机会,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上仍需美国施压泽连斯基。”

不仅如此,在2024年巴以冲突期间,伊朗未能按照承诺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支持,导致俄军在顿涅茨克的攻势受阻,导致俄伊之间的信任裂痕扩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令克里姆林宫不满的是,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日益膨胀,其支持的民兵组织已控制大马士革周边70%的区域,严重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于是,俄罗斯试图复制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道德豁免”策略,通过淡化对伊朗的军事承诺,既避免直接卷入冲突,又为未来介入保留了外交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俄罗斯的抽身直接影响了地区力量平衡,伊朗不得不加速与中国的合作,两国近期签署的25年能源协议中,人民币结算比例提升至45%。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在联合国强调:“伊核问题只能通过谈判解决,单边制裁和军事威胁只会加剧紧张局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伊朗不同的是,美国想在4月12日与沙特、以色列在红海举行联合军演,F-35战斗机与“萨德”系统的协同作战展示了新的防空体系。

甚至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社交媒体上宣称:“伊朗的核野心将被彻底遏制。"这种强硬态度与美国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德国却宣布暂停向中东派遣军舰,法国则呼吁重启伊核协议谈判,这种分歧反映出欧盟在能源安全与地缘政治之间的艰难平衡。

尽管局势高度紧张,但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仍受多重因素制约,军事分析显示,美军若对伊朗发动打击,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集结兵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伊朗的“蜂群”导弹战术可能使美军航母战斗群遭受重创,在此基础上,曼已提议在马斯喀特举行美伊间接谈判,伊朗提出以“加沙停火”为谈判前提。

美国则要求冻结核计划,这种“分步走”策略虽进展缓慢,但为危机管控提供了可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战争不是选项,对话才是出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理性与克制或许比武器更有力量。

信源: 原文记载于央视新闻2025-04-08关于:俄副外长:若美国打击伊朗 俄无义务对伊提供军事援助 原文记载于鲁中晨报2025-04-09关于:俄回应特朗普威胁轰炸伊朗:没有义务对伊提供军事援助,但将采取一切措施调解冲突 原文记载于观察者网2025-04-08关于:俄副外长:美伊冲突是“灾难性”的,但俄无义务对伊提供军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