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玉”润基层促和谐
凌家滩遗址千年玉文化滋养的“和合”智慧,在含山县基层治理中焕发新活力。当地依托“舒心含山—‘玉’事好商量”调解品牌,构建起全域覆盖、多元融合的调解体系,将文化传承转化为治理效能,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善治之路。
三级网络织密调解网。含山县建立县镇村三级调解网络,119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扎根一线。村(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发挥人熟地熟优势,推动矛盾早发现、早化解。2024年,全县共化解纠纷2958件,调解成功2956件,调解成功率达99.93%。一对兄弟因赡养老人、土地征迁产生纠纷,调解员从亲情伦理切入,逐项梳理争议,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既保障了老人权益,又维系了家庭和睦。
多元力量雕琢专业力。含山县660名调解员队伍中,既有专职调解员,也吸纳老党员、退役军人等社会力量。昭关镇“老兵调解室”结合“伍子胥过昭关”典故,将“化干戈为玉帛”的传统智慧转化为“和为贵”的调解实践,2024年共化解纠纷24起;与此相呼应的还有“七和调解室”等特色品牌,形成“一镇一品”的调解矩阵。调解员既讲法理更重乡情,如琢玉般细致打磨每起纠纷。
文化浸润激活协商魂。环峰镇楚园春天小区“同心议事亭”内,居民围绕停车难题共商共议,既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晰权责,又循“滴水巷、让邻墙”古训互谅互让,最终形成管理方案。全县打造的“板凳议事点”“百姓说事亭”等平台,让法律条文与传统文化在对话中交融,将“揪心事”化为“暖心事”。
“舒心含山”品牌也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持续雕琢基层治理的“和美玉璧”。(通讯员 郑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