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教融合 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赋能人才培养
来源:环球网
在河南省“创新驱动、科教兴省”战略引领下,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紧扣驻马店“中国药谷”“国际农都”建设需求,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导向,构建了五维协同机制,深度推动“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融合、教学过程与工程实践融合、产研过程与产教过程融合”的“三融合”育人链条有机衔接,形成“五维三融”育人新体系,打造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高地。
近年来,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考研录取率位列学校前茅,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中获奖76项,多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落地,年产值超2000万元,成为区域生物与食品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
据介绍,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紧扣“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聚焦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三融合”育人理念,将产业需求转化为科研课题,再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校企投入近4000万元打造“基础实验-产业实训-创新研究”三类平台,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学院还构建了“科研项目-教学转化-产业应用”驱动机制,横向科研经费近5000万元,纵向课题67项,全部向本科生开放。
截至目前,该学院出版了省校级规划教材12部,多项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5个项目获批省级教改项目,《生物化学》等9门课程获批校级一流课程、在线精品开放课程。
依托科研项目转化教学资源,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广泛开展实践活动。近年来,教师开发创新性实验项目92个,学生依托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6篇。2024年,83%的毕业生毕业论文源自科研项目,学生团队获国家级、省部级竞赛项目奖项76项,孵化企业3家。
通过推行“研究性教学 工程化实训”双轮驱动,该学院将科研中的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工程化验证评价等方法论融入教学实践。学生通过不断重复工作过程,熟悉并掌握“纯化工程师”岗位工作流程,师生获得近百项高水平成果,提升就业竞争力。
此外,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还建立起“辅导员 ”本科生分类培养导师体系,全员、全程、全方位指导学生成长,并通过实施“科研导师评价制度”,将科研成果转化率、学生竞赛指导成效等纳入导师考核指标,2024年评选“优秀导师”8人。为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学院还构建了阶梯式成长路径。2024年,该学院普通本科毕业生242人,其中,105人考取硕士研究生。
未来,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主动融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贡献黄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