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黄沙港镇:新老“领头雁”共话新渔都
四月的沿海大地,和风拂面,艳阳高照。漫步在享有“黄海渔都”之美称的射阳县黄沙港渔港小镇,彩色旅游公路穿镇而过,渔民劳作和海洋动物的造型,精工细雕,栩栩如生;鲜花水景、绿色廊道、渔家牌楼、海鲜民宿,别具风情,美不胜收……今年以来,该镇紧紧围绕打造沿海湿地旅游新地标,争当江苏沿海乡镇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定位,以谋求重大项目突破为抓手,扛起新使命,奋进新征程,魅力渔都新画卷在黄海之滨徐徐铺展。
今年66岁的陈昌荣,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奋斗了20多年,曾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吴仁宝式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见证了黄沙港的变迁。1980年他从射阳内地搬迁到黄沙港居住,当时黄沙港只是一个小渔村,老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40多个年头,见证了黄沙港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这里渔民生活的幸福感越来越强。“刚到黄沙港,看到的是风吹芦花点头,盐碱滩上小蟹砌楼,街上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陈昌荣介绍,“现在小渔港已建成国家中心渔港,正在实施的渔港二期工程,总投入61.4亿元,全部竣工后,可容纳1000多艘渔船进港交易,3000艘渔船进港避风。集镇面貌也焕然一新,四横八纵的主框架已形成,街面整洁,道路宽畅,绿化亮化全部到位,一个现代化的渔港小镇就在我们面前。”
办实事,开新局。该镇扬长沿海资源优势,锻造渔港特色品牌,加快推进渔港、渔产、渔镇融合发展,推动集镇大发展、形象大优化,力促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省委组织部表彰的“百名示范村(社区)书记”、东方村党总支书记陈标说:“上世纪80年代初,黄沙港出海捕捞的渔船都是木帆船,春天流网,冬天拖虾,捕获的鱼货腌制后卖给统购统销水产公司,渔民收入低,生活并不富裕。当时东方村人均年收入只有几十元,现在已增加到3.8万元,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从过去的几千元,增加到现在的400多万元。”近几年,东方村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获得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生态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该镇黄沙港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甲委1987年出生,王家祖孙四代都是渔民。从小木船到大渔轮,王家先后更新了三次渔船,渔船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渔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短短十几年上涨了10多倍。特别是王甲委在社区牵头创建电商销售平台,亲身感受到鱼货网络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和方便快捷,每年为社区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50多万元。“镇里在渔港创客中心打造了电商直播基地,方便我们把黄沙港的海产品通过线上直播、带货销售。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既扩大了销售的覆盖面,也提高了我们渔港的知名度。”王甲委高兴地说。
通讯员 王荣 姜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