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六安市有名气的作家有哪些?六安市十大知名作家名单揭晓!

六安有名气的作家,首先是来自金寨的“普罗小说”家蒋光慈,其次是来自“文藻之乡”霍邱县,与鲁迅交往密切的“未名社四杰”台静农、韦素园、李霁野、韦丛芜,还有安徽省唯一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徐贵祥、被誉为“百姓文友,民间文豪”的史红雨等。下面我们来看看六安十大知名作家的完整名单,其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一、蒋光慈

蒋光慈(1901年—1931年),男,六安金寨人,192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新梦》,开了一代新诗风。1926年发表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1927年陆续出版第二部诗集《哀中国》和中篇小说《短裤党》,其中最成熟的作品是1930年完稿的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

蒋光慈

蒋光慈开创了现代革命小说流派,也是早期“普罗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将先锋与流行融合得很成功的典范,成为了新文学的一个首创和奇迹。他的诗歌主题宏大、意象硬朗、感情激越、词语遒劲,他的小说观念及创作在当时是很时髦的,其“普罗小说”曾十分流行。

二、台静农

台静农(1903年—1990年),男, 六安霍邱(今叶集区)人,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书法家,他幼承庭训,读经史、习书法,中学后入北京大学国文系旁听奠定了国学基础。1925年初识鲁迅,后两人关系密切,与老乡李霁野、韦素园、韦丛芜一起加入鲁迅创立的未名社,被称作“未名社四杰”。

台静农的文学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兼写诗歌和散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等,《地之子》共收小说14篇,作品多从民间取材,地方色彩浓厚,因此台静农被公认为20年代初期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小说艺术上“师法鲁迅”,但又自成一格。

三、韦素园

韦素园(1902年-1932年),男,六安叶集人,从小思想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在同学中威信很高,他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仍刻苦学习,胸怀报国之志。1923年和李霁野一起到了北京,曾在北大旁听过鲁迅的课程,后来成为鲁迅挚友,因为英年早逝,鲁迅为他特地撰写了《忆韦素园君》一文。

韦素园是有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创作了大量散文、小品、诗歌等文学作品,代表作包括《痕六篇》和《我的朋友叶素》等,以及译著果戈理小说《外套》、梭罗古勃的《邂逅》,俄国短篇小说集《最后的光芒》、北欧诗歌小品集《黄花集》等。

四、李霁野

李霁野(1904-1997年),男,六安霍丘(今六安市叶集区)人,他曾是鲁迅的学生,鲁迅曾资助他进入燕京大学学习,1925年参加未名社,成为未名社中坚力量,后来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翻译生涯中,翻译了大量俄苏文学名著,建国后主持南开大学外语学科,成为国内翻译界“南开翻译学派”第二代核心人物。

李霁野

在文学创作方面,李霁野192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影》《不幸的一群》,散文集《忙里偷闲》《回忆鲁迅先生》《给少男少女》《意大利访问记》《鲁迅先生与未名社》,杂文集《鲁迅精神》,诗集《海河集》《今昔集》《妙意曲》等。

五、韦丛芜

韦丛芜(1905年~1978年),男,六安市叶集区人,韦素园的弟弟,1925年考入燕京大学,同年成为“未名社四杰”之一,同时主编《燕大月刊》,创办《莽原》半月刊,1929年大学毕业后,短短几年时间翻译出版了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罪与罚》,蒲宁的《新的梦》,法国贝洛的童话集《睡美人》等。

韦丛芜是一个创作型的翻译家,一生勤于笔耕,留下了不少创作和翻译作品,主要作品有诗集《君山》《冰块》等,翻译作品更是数量众多,他一直牢记着鲁迅对他的嘱托“以后要专译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好能把全集译完”,从19岁一直到垂暮之年,译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部24部小说。

六、徐贵祥

徐贵祥,男,1959年生,六安霍邱县人,1978年入伍参军,后来成为了中国著名军旅作家,著有中篇小说《弹道无痕》《决战》《班务会》等,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仰角》《高地》《八月桂花遍地开》《英雄山》等,以及中短篇小说集《司令还乡》《将军远行》等。

徐贵祥

徐贵祥是安徽省唯一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2005年凭借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另外,还有电影文学剧本《弹道无痕》获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华表奖,中篇小说《鲜花岭上鲜花开》获得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将军远行》获得2021年度人民文学奖。

七、陈斌先

陈斌先,男,1965年生,安徽寿县人,1982年毕业于六安农业学校,1991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六安市文联副主席、安徽文学院第二、第三届签约作家,安徽省作协副主席,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铁血雄关》《遥听风铃》《中原沉浮》,中篇小说集《知命何忧》等。

陈斌先

1986年以来,陈斌先出版、发表文学作品500多万字,除了以上作品,还有长篇小说《响郢》《憩园》,中篇小说集《吹不响的哨子》《寒腔》,中短篇小说集《蝴蝶飞舞》,曾连续四届获得安徽省文学奖,以及第二届鲁彦周文学奖、第二届《飞天》十年文学奖等。

八、史红雨

史红雨,男,1944年生,六安霍邱叶集人,1967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六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六安市诗词楹联学会荣誉会长,先后编著出版了《皖西概览》《六安沧桑》《皖西漫步》《钓趣》《六安民间故事全书》《乡音韵味》《史红雨诗词联文集粹》等。

史红雨被誉为“百姓文友,民间文豪”,曾被评为“六安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他的《六安民间故事全书》被赞誉为“流传民间的文化灵魂”,他写的《金寨红军广场赋》《淠史杭赋》《皋陶祭文》《叶集赋》《剐水赋》等,广为流传,多篇被刻于碑石上。

九、陈家桥

陈家桥,男,1972年出生在六安,1993年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现在是安徽省作协副主席,他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著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化妆时代》《阿p》《男虚》等11部,中短篇小说60篇,诗集1本,曾获广州文艺四年奖、2003年全国中篇小说十佳奖、黄山文学奖、敦煌文学奖等。

陈家桥

陈家桥被誉为70后先锋作家,也被评价为当代最后的先锋作家,他的当代中国叙述城市生活的一个坚决的书写者,善于捕捉城市生活中最为隐秘复杂的经验,是陈家桥小说的优势。在开掘当代人的内心处境方面,陈家桥小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十、胡传永

胡传永,女,1977年毕业于皖西学院(原六安师专),1992年至今在六安市文联工作,任文联部主任并负责《映山红》和《淠河》文学杂志的编辑工作,现任《淠河》副主编、六安市作协副主席,著有散文集《沉重的乡土》《行走天路》,报告文学集《血泪打工妹》,长篇小说《淠水谣》等。

胡传永在散文创作以及报告文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散文《伤痛红绒花》被选进季羡林主编的《百年美文》,30余篇散文曾获省级以上年度作品奖;报告文学作品《血泪打工妹》获《北京文学》第二届“最受读者欢迎”报告文学奖,报告文学《篱下沧桑》《陪读》也连连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