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科教育联盟第四届年会暨“学科教育学”学科建设理论研讨与实践改革论坛举行
如何统筹构建学科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助力数学教学与评价改革……5月9日,全国学科教育联盟第四届年会暨“学科教育学”学科建设理论研讨与实践改革论坛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立人报告厅召开。
大会现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供图
会议由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党委书记欧健主持,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全国26所师范院校、100余所知名中小学的专家学者、教研员及一线教师代表齐聚重庆,围绕学科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改革展开深度对话。
开幕式上,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光明致辞。他表示,学科教育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领域。近年来,西南大学通过重组教师教育学院、成立全国学科教育联盟、搭建“高校——教研机构——中小学”协同平台等举措,培育了“三群一线课程”“润雅德育”等特色成果,为学科教育学理论建构提供了实践经验。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挑战,他呼吁学界凝聚合力,破解学科边界泛化、技术工具异化等难题,推动学科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素养育人”转型。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二级巡视员窦晓明在讲话中介绍了重庆基础教育改革成果。他强调,需以“双高双新”引领学科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教师教育体系、强化数智赋能,实现学科育人水平全国领先。并提出构建自主理论体系、培育教师多维能力、拓展技术融合路径三大方向,以进一步扩展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随后,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罗生全作主旨报告,他指出,西南大学将以百年师范底蕴推动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本届年会围绕“学科教育学体系构建”核心议题,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等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及中小学代表,针对学科教育学理论薄弱、定位模糊等发展瓶颈,开展数智时代教育创新、大中小学教研贯通等六大领域研讨。
开幕式后,学科教育学理论研讨论坛随即召开。深圳大学教育学部主任靳玉乐介绍强国教育中的教材建设;东北师范大学李广剖析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的现实困境、破解之道与实践路径;上海师范大学何玉海呼吁统筹构建学科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罗生全阐释学科教育学发展的条件、挑战与机遇;希沃教师发展中心院长魏振水分享数字化赋能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回顾我国学科教育论课程的历史发展,提出“守正创新”的现实逻辑。
研讨论坛。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供图
下午的学科教育改革实验论坛中,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助力数学教学与评价改革、科技工作者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体系建构、以“三群一线”奠基生涯幸福——西南大学附中特色课程体系发展的探索实践、以项目为导向的高三主题词汇学习与应用实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议题式教学设计探索、数据驱动的高中生物精准教学实践研究——以“DNA的复制”为例、印证性实践教学的运用与思考等进行了精彩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分享,围绕“学科教育学”教材建设与人才培养开展深入研讨。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设14个学科分论坛及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全国学科教育联盟自2022年成立以来,持续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本届年会聚焦学科教育学的元问题探索和数智化转型,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贡献智慧与方案。本届年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为参会者搭建起思想碰撞、经验共享的优质平台,更为学科教育学在新时代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各界的协同深耕下,学科教育学将以此次年会为新的起点,持续突破理论与实践的边界,开创更加繁荣、更具活力的发展图景。(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