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亿独角兽流血IPO:狂亏8亿

铅笔道作者 | 直八
今天,一个 90 亿估值的超级独角兽 IPO,它就是无人驾驶企业:希迪智驾。
谈到无人驾驶行业,相信大家会有几个刻板印象:扎堆 IPO,狂烧钱,不赚钱,同质化。还有几个没撑住的独角兽,已经死在了路上,比如图森未来、纵目科技。
难不成,这个行业也要应了那句俗话:" 公司再不上市,就要倒了。"
那么,希迪智驾能否打破这些刻板印象?

在 IPO 节奏上,希迪智驾的节奏比较晚,不属于第一波吃到红利的。在它的前面,已经有至少 7 家企业 IPO(最近 2 年)。
当然,它不算最晚的。它的身后,至少还有 10 家独角兽在排队,比如毫末智行、滴滴自动驾驶、元戎启行等。
由此可见,在 IPO 路上,无人驾驶尽管已经卷成死海,但未来 2 年,还将卷成血海。创业不易,在死海里创业,就是在尸体堆里搏斗,更是生存渺茫。
为什么说无人驾驶容易卷?一个关键因素之一是:它比较难差异化。
技术路线就那么几条:
纯视觉路线,比如摄像头;
多传感器路线,比如激光雷达 + 毫米波雷达 + 摄像头;
地图导航路线——比如百度 Apollo,依赖厘米级地图;
依靠车联网,比如让车与红绿灯 " 打电话 "。
其中,比较主流的是 "12"。
而技术路线一旦确定,再想差异化,就只能靠场景创新了。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也不多,要么乘用车,要么商用车,要么是封闭场景,比如港口、矿山。
在技术路线上,希迪智驾走的是 " 混合模式 ":车路协同 + 多传感器融合;而在场景上,它选择的是封闭场景,比如封闭矿区、港口、工业园区等。
在开放场景,多数无人驾驶公司都是巨亏。那么在封闭场景,是否也是如此?
过去 3 年,希迪智驾虽然收入有增长,但同样是巨亏。
2022 年,其收入为 3110 万元,亏损 2.63 亿元;2023 年收入 1.33 亿元,亏损 2.55 亿元;2024 年收入 4.1 亿元,亏损 5.81 亿元。

这种亏损,对企业的现金消耗,是致命的。
截至 2024 年年底,希迪智驾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3.06 亿元;而过去 3 年,其累计亏损为 8.2 亿元。按照这种速度,真可能会应了那句俗话:" 快让我上市,否则公司就要挂了。"
无人驾驶公司巨亏的通病之一:研发费用太高。以希迪智驾为例。从 2022 年至 2024 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 1.105 亿元、9040 万元及 1.932 亿元。
另一个亏损原因是:业务的毛利率太低,最高不超过 25%。最低是 2022 年,毛利率为 -19.3%;最高是 2024 年,毛利率为 24.7%。
这些数字,对于封闭场景 + 无人驾驶来说,有着较大的普适意义。因为在市场份额上,希迪智驾已经算是龙头。
它最核心的业务是:自主采矿。2024 年,相关产品收入约 2.466 亿元,收入占比为 60.1%。而在这个赛道,以 2024 年产品销售收入计算,希迪智驾市场排名第一,份额约为 37.7%。
但仍有变数。按照其招股书,公司 A、B 排名第二第三,收入约在 1.4-2 亿元,整体差距不大。根据公开信息推测,AB 公司可能为踏歌智行、慧拓智能。
结合亏损的现状,该赛道的发展阶段还早,还没完成走出技术验证期,市场尽管已经出现数个头部,但在没有实现盈利的前提下,未来变数仍很大。
只是令人欣慰的是:行业已经在商业爬坡阶段。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劳动力短缺:全球采矿从业者年均减少 5%~8%,人力成本上升倒逼自动化。
经济性验证:无人矿车 ROI 周期缩短至 2~3 年(电驱化 + 效率提升)。
政策确定性:中国 / 澳洲等国的智能化时间表明确。
眼下,可能就是爆发的前夜。

比较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