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砒霜还毒!一女童铊中毒,人们联想湖南久治不愈的铊污染
近日,刘女士 3 岁的女儿因不明原因眼神呆滞,无法正常行走。" 孩子这一个月突然跳不起来,走路像踩棉花,头发大把大把掉 ……" 刘女士描述。

女孩大把脱发
当地医院怀疑孩子中毒,于是转诊至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经检测,血铊、尿铊值均远超标,确诊为急性铊中毒。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赖燕介绍,铊的元素符号是 Tl,在元素周期表中与铅、汞同属 " 重金属家族 "。1861 年,英国化学家克鲁克斯通过光谱仪发现它时,被其翠绿色的火焰惊艳,以希腊语 "θαλλ ό ς(thallos 嫩芽)" 命名。
铊的物理特性是银白色金属,质地柔软如蜡,常温下暴露空气迅速氧化变灰。铊离子(Tl ⁺)与人体必需的钾离子(K ⁺)大小电荷相似,铊能够有效地模仿钾元素,取代身体各部位中的钾。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
铊的成人致死量仅 10~15 mg/kg,毒性高于砒霜。
生活中我们会接触铊吗?赖燕介绍,有这些途径会让人们接触到这一剧毒物质:误食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例如误食矿区附近的野菜(如荠菜、灰灰菜、蕨菜等容易富集铊)、被污染的井水、河水(工业废水排放可能导致铊污染)等。另外,职业或工业接触。在高温加工铊盐的生产环境中,毫无防护设备的条件下徒手作业,大量吸入含铊蒸汽。此外,人为投毒也是接触方式的一种——因其无色无味,容易被混入食物中。
铊中毒 48 小时内被称为潜伏期,会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以及少见的腹泻,通常在摄入毒物数小时内发生,也可发生心动过速、高血压和胸痛。2 天到 2 周为进展期,四肢如 " 万针穿刺 "、肌肉无力,常被当作吉兰 - 巴雷综合征;突发脱发(毛囊坏死)是典型标志;手掌和足底红斑样改变,色素沉着过度伴湿疹样皮肤改变;部分病例发生急性肾损伤、肝毒性、贫血等。2-3 周后为晚期,视神经萎缩伴视力丧失、运动障碍、言语障碍、智力异常、记忆障碍、焦虑及抑郁等。

铊中毒患者 " 米氏纹 " 特征
据悉,湖南省职防院已诊治过多例铊中毒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铊中毒 " 治疗并不困难,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急性铊中毒患者可完全康复;但重度中毒者病死率高,也可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死亡原因与延迟诊断、漏诊、误诊和误治密切相关。
血、尿中铊含量明显增高是诊断急性铊中毒的 " 金指标 "。(血铊>100 µg/L、尿铊>200 µg/L 具有诊断意义)。重度铊中毒患者建议使用血液净化,能显著提高体内铊的清除率。
此事发生后,人们不禁联想此前湖南多次生的铊沾染事件:
湖南省近年来多次发生铊污染事件,尤其集中在湘江流域。这些事件主要由涉铊企业、尾矿库和废弃矿山等历史遗留问题引发,导致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2020 年湘江铊污染事件:2020 年 11 月,湘江流域因企业非法倾倒高浓度含铊废水,导致多个断面铊浓度异常,影响了湘江干流 22 个饮用水水源地中的 17 个。
2024 年郴州耒水铊污染事件:2024 年 3 月 16 日,郴州市苏仙区某水泥企业在拆除旧生产线时,未妥善处理含铊粉尘,导致铊通过雨水排放进入耒水,造成跨市污染。此事件引发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担忧,并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2025 年耒水铊污染事件:2025 年 3 月 16 日,耒水再次出现铊浓度超标,浓度达 0.13 微克 / 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郴州市和永州市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包括控源截流、投放除铊剂等,确保饮用水安全。
湖南省作为 " 有色金属之乡 ",涉铊企业众多,历史遗留问题突出。尽管近年来通过专项整治和监测预警有所改善,但铊污染仍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环境问题。为此,湖南省加强了涉铊企业的监管,制定了《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推动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①中提及的具体事件时间、地点及背景
湖南省 2020 年湘江铊污染事件
具体时间:2020 年 11 月
地点:湘江流域
背景信息:2020 年 11 月,湘江流域因企业非法倾倒高含铊废水,导致多个断面铊浓度异常。此次事件影响范围广泛,涉及湘江干流 22 个饮用水水源地中 17 个出现铊浓度异常,威胁多个城市的饮用水安全。事件促使湖南省于 2020 年底开展针对湘江流域的专项整治行动。
2024 年郴州耒水铊污染事件
具体时间:2024 年
地点:郴州市耒水流域
背景信息:2024 年,郴州市耒水流域发生了一起铊污染事件。虽然具体日期未明确提及,但事件与当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有关,反映了工业污染对河流水质的潜在威胁。事件后,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涉铊企业的监管和整治。
2025 年耒水铊污染事件
具体时间:2025 年 3 月 16 日
地点:郴州市耒水流域(郴州 - 耒阳段)
背景信息:2025 年 3 月 16 日,湖南耒水郴州 - 耒阳跨市断面大河滩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检测到铊浓度异常,达到 0.13 微克 / 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标准限值(0.1 微克 / 升)。事件发生后,郴州市和衡阳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污染源并保障饮用水安全。污染源被确认为郴州市苏仙区某水泥生产企业在拆除旧生产线时,含铊灰尘被雨水冲刷入河。
这些事件反映了湖南省在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面临的挑战,尤其是铊污染问题的复杂性和潜在危害。
①中涉及的主要责任单位或污染源
湖南省湘江和耒水铊污染事件中涉及的主要责任单位或污染源为郴州市苏仙区良田水泥厂。该企业在拆除旧生产线和窑炉过程中,未能妥善处理含铊粉尘,导致这些有毒物质被雨水冲刷后流入外环境,最终造成耒水铊浓度异常。
湖南省湘江和耒水铊污染事件中,除了郴州市苏仙区良田水泥厂外,还有哪些主要责任单位或污染源?
湖南省湘江和耒水铊污染事件中,除了郴州市苏仙区良田水泥厂外,没有明确提及其他主要责任单位或污染源。所有我搜索到的资料均一致指出,污染源头为郴州市苏仙区良田水泥厂,该厂在拆除旧生产线时未妥善处理含铊灰尘,导致铊污染进入耒水。
①中各事件的处理结果及后续影响
湖南省 2020 年湘江铊污染事件、2024 年郴州耒水铊污染事件及 2025 年耒水铊污染事件的处理结果及后续影响如下:
2020 年湘江铊污染事件
处理结果:2020 年 11 月,湘江流域因企业非法倾倒高浓度含铊废水导致多个断面铊浓度超标。事件促使湖南省在 2020 年底开展针对铊污染的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对湘江流域进行监测预警和治理,安装了 47 套铊自动监测系统,加强了对涉铊企业的监管。
后续影响:此次事件暴露了湖南省涉铊企业的监管漏洞,推动了地方政府加强环境治理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湘江流域的铊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重金属污染治理仍任重道远。
2024 年郴州耒水铊污染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