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空母野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装甲寄居蟹 Author 装甲寄居蟹
俄罗斯海军自 " 库兹涅佐夫 " 号受损之后,基本上就告别了有航母的海军,至少到今天," 库 " 舰修理完成的进度还遥遥无期。实际上当年为印度改装 " 维克拉马蒂亚 " 号航母实际上算是一个改建工程,其技术难度绝非从零开始建造一艘新航母可比拟的,这也就导致了俄罗斯造船工业实际上依然没有能力建造航母,所以在军工发展问题上美军是 PPT 多,那么俄罗斯就是模型多。其实俄海军也心知肚明,大家不会真的以为俄罗斯最初要购买 " 西北风 " 级两栖攻击舰真的是为了立体登陆作战吧。当然后来因为政治原因项目未能落地,俄罗斯海军依然只有 1 艘大甲板航空作战舰艇。后来又爆出俄海军自己设计多型两栖攻击舰,甚至还去进行了考古式科研,最终落实的也就是 23900 型,实际上就是 " 西北风 " 级的俄国改进版。笔者一直想写一篇分析该舰的文章,资料都找了一年了,还是那些,从卫星照片看,整个计划推进极度缓慢,分段船体的舰底部分都还没有完成。

不过从论坛上能看到俄罗斯军迷对现状是痛心疾首,有斥责相关人员无能的,有慨叹现状的,有分析原因的,有考古的,有提供技术方案和货架产品(设计)的,当然也有提出解决办法的,这和我们国家的军事论坛上也差不多。这些解决方案中,有个别很有意思的,笔者拿来和诸位分享。




23900 型两攻模型舰首
首先是一位俄国网友设计的航空母舰。这位网友设计了一艘轻型航母,其特点是该航母的并不是通过斜角甲板实现战机降落,而是在一个较短的舰体中后在中部设置阻拦索,起飞则使用一个可升降的滑跃甲板。其构想是这样的,舰体布局类似于美国 " 制海舰 " 方案或者说类似于西班牙 "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 " 号那样采用舰尾升降机和中部升降机,用于升降舰载机,起飞时扬起滑跃甲板,成为一艘滑越式轻型航母,降落时将滑跃甲板放下,整个飞行甲板作为降落甲板使用。航母备变时尾部升降机停放两架舰载战斗机,他画的是苏 -33,但是明显使用米格 -29K 更合适,飞行甲板前部 2 架,上层建筑前后可各停放一架舰载直升机。机库内最大可停放 13 架苏 -33、20 架直升机。也就是该舰最大载载机量为 17 架苏 -33 和 22 架直升机。当然后来这位网友又给出了新版本,扩大了舰岛前部的甲板停机区,可搭载 3 架米 -26 重型直升机,在此情况下,机库内少带 3 架苏 -33。
笔者不想谈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如果可行的话也就不会在论坛上放了。但是有趣的是采用这样结构的航母无法实现起降同步时进行,不过俄罗斯网友也给出了王炸的解释:" 戴高乐 " 号航母也无法实现起降互不干扰,这倒是事实,戴高乐号起飞区实际上深入降落区一部分。但是这种回答倒是反映出了俄罗斯军迷的心态。


第二个就是一位网友搬出来的机电弹射器。之所以不叫电磁弹射器,主要是因为它的原理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关键是这个设备是俄罗斯克雷洛夫国家研究中心设计的,专利号为 RU 2712407。
" 本发明为舰载机弹射器。该系统有一个弹射滑块,弹射滑块通过绞索连接到前部牵引绞车,绞车连接一个多绕组电机。此外还链接牵引变频器、电池组和可逆整流器。后制动绞车位于待起飞位置。可逆变频器的整流器输入端接交流母线,变频器的输出端接电机的绕组,其轴接在滚筒的公共轴和回程制动绞车的机电控制制动装置上,滚筒电缆连接到小车的后部。本发明提供了重型飞机短距起飞需要的额外能量,并提高了能源和容量资源的效率 "。
其实这就是个绞车拉着一个滑块,滑块挂着飞机,然后绞车快速缠绕把飞机弹出去。不过设计师写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说如果像苏 -33 这种飞机因为推重比大可能不需要这种设备,但是一些推重比小的飞机或者无人机,是需要的。

其实不难看出,这些设计对于 4 万吨以上的航母没啥卵用,但是管中窥豹,俄罗斯海军技术部门和造船工业实际上根本就无法提供真正实用的航母子系统甚至单个设备,连一艘航母维修和两栖攻击舰建造就这么费劲的俄罗斯,在新航母建造问题上要走了路恐怕都不是很长这个词能涵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