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世界知识产权日:从数量到质量,如何筑牢创新“护城河”?

世界知识产权日(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01年4月26日设立,并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的法律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关乎企业的竞争力,更直接影响行业创新生态。近年来,随着国产替代加速,各行各业行业愈发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各类案例也折射出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专利布局如何从“数量”转向“质量”?

过去,许多企业追求专利数量,但核心技术的保护却往往薄弱。例如,微创医疗与乐普医疗的“心脏支架专利战”。以及安翰科技的核心专利诉讼等。

企业必须彻底改变专利布局策略。不能再简单追求专利数量,而是要围绕核心技术构建完整的专利保护网。研发部门需要与知识产权团队紧密配合,在产品开发初期就进行全面的专利检索和分析,确保技术路线的自主性。对于计划出海的产品,必须提前在目标市场完成专利布局。

商业秘密保护需“人防 技防”结合

诸如医疗器械等行业存在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的特点。一旦核心技术人员流动,极易引发商业秘密纠纷。此前,迈瑞医疗与理邦仪器的案件,即使最终结果已见分晓,但企业因技术泄露遭受的损失难以直接量化。事实上,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件在各类医疗器械领域中屡有发生。例如,沛嘉医疗指控前核心工程师携经导管主动脉瓣膜设计图纸加入启明医疗、联耀医疗诉赛乐医疗和喆安医疗侵害技术秘密等纠纷案件。

世界知识产权日也曾多次提到了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性。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也亟待升级。通过完善建立分级保密制度。部署数字化监控系统,对核心数据访问进行全程留痕等方式也值得参考。

从被动应诉转向主动防御

随着国内企业的技术实力逐步提升,部分国际巨头已经开始通过专利诉讼来起到遏制同行的作用。从联影医疗与西门子的CT专利纠纷中,不难发现,国内企业已具备反诉甚至无效对方专利的能力,但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缺乏应对经验。

行业要建立主动防御机制。各企业需要组建专业的知识产权团队,定期监测竞争对手的专利动态。建议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专利防御联盟,共享信息资源,共同应对国际巨头的专利诉讼。对于中小企业,可以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力量构建快速响应机制。

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企业的“单兵作战”,更需要行业协作。专家呼吁,医疗器械企业应联合高校、律所和行业协会,共同完善专利数据库、推动知识产权仲裁机制,形成“创新—保护—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在世界知识产权日这一节点,中国的相关企业正从“制造”迈向“智造”,唯有筑牢知识产权防线,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