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行情下的“掘金人”
解放日报实习生 李昂 记者 朱雅文
“金价大跌!”4月7日上午10时,刘真刚醒过来,就看到手机屏幕上的这条消息推送。她马上点进金融平台App查看自己的积存金账户,发现收益已变成负数。第一次经历黄金暴跌,刘真看到那根近乎垂直坠落的直线时,内心交织着错愕与焦虑的复杂情绪。
4月7日过后,金价迅速反弹,多次刷新历史纪录。4月11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突破3200美元/盎司大关。4月16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价格高达3346美元/盎司,较年初涨幅达22%。4月21日,COMEX黄金期货盘中触及3395美元/盎司,再度刷新历史新高,国内黄金期货价格首次站上800元/克关口。
这波罕见的黄金牛市制造了炒金暴富的幻象,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一头扎进“掘金”的冒险之旅。积存金成为年轻人投资黄金的“新宠”——通过手机银行或金融App,就能随时买入最低1克的黄金份额,灵活兑换成实物金条或按当日市价卖出。
然而,人们渐渐发现,炒金暴富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容易。钱的确是赚到一些,内心却没有因此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时刻担心这笔钱会随时蒸发。巨大的时间成本和难以承受的潜在风险,是淹没在金色泡沫下的真实代价。
黄金市场的泡沫被越吹越大。4月23日,“黄金巨震”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周三亚市早盘,现货黄金一度跳水,最低触及3312美元/盎司。人们无法确定这是否泡沫破裂的前兆,也难以想象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他们该如何全身而退。
入场
4月4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因清明假期停盘,而外盘的国际金价已开始下跌。但刘真坚信黄金仍会越涨越高,第一反应是“快买”,奈何节假日无法交易,只能干着急。
4月7日上午9时,上海黄金交易所准时开盘。9时09分,刘真还在熟睡。她在平台设置的“条件单”已被触发,系统自动为她买入4000多元的积存金。这是刘真在炒金热下购入金额最大的一笔交易,以前她最多只会投入1000元。
刘真是一名研三的应届毕业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黄金疯涨的资讯,并于今年2月买了第一笔积存金。在她入手时,积存金的单价是672元/克,仅仅过了两个月,这个数字最高已涨到801元/克。
这不是刘真第一次投资黄金。2018年,刘真读大一时听同学说黄金逢年过节就会涨。为了多赚点零花钱,她在放寒假前陆续买了数笔黄金基金,共计5000多元,等三四个月后卖出赚取差价,累计收益约300元。
如果按5000元本金和300元纯利润进行计算,刘真投资黄金基金4个月,收益率还不错,且支持随时买卖。
有一天,刘真看到一篇分析未来黄金上涨趋势的文章后,决定放手一搏。她一直在手机银行蹲守,每隔几分钟就刷新一下页面。看到金价终于跌下来后,马上花700元购入了1克多的积存金。
刘真本以为入手时已是低位,没想到实时金价又到了一个新的低值。“跌了我就接着买。”为了不吃亏,刘真又买了1克多。没过多久,金价又跌了,刘真再买入。一转眼,她已支出2100元,却仍未买到金价的最低位,只能放弃。
两天后,刘真惊喜地发现,刨除银行收取的每克3元多的手续费,她持有的4克多的积存金已产生9元收益。
一名资深的金融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年后开盘,某平台的用户数量和交易比例急剧上升,至少翻了三倍。”在他看来,追涨不追跌是大多数人的投资心态。“就跟股票涨了,大爷大妈挤破头去开户一样,现在大家都知道黄金涨得很疯狂,买金能赚钱。”
“举个例子,假设我第一天在金价最低点674元/克买入,在第二天涨到684元/克时卖出,减去每克2元多的手续费,1克就能赚个8元,这样的行情基本上每天都存在。”每每说到炒黄金,王晓峰的语调总是轻快地上扬。
王晓峰在一家头部互联网平台工作,从去年3月开始买积存金。当时不仅网络上讨论火爆,身边从事私人理财业务的朋友也告诉他要买黄金。他抱着试水的心态,购入两万元不到的积存金。
出乎他的意料,这笔本金在短短一天内就产生几百元收益。“一进一出赚个百来元。”王晓峰在闲暇时,也喜欢通过购买积存金玩短线交易。积存金本质上是一种结合“黄金定投”和“灵活赎回”两大特性的产品,成为很多人进行短线交易的首选。
几乎同时,姚椿频繁刷到金价上涨的消息。她从事金融行业相关工作,曾在2021年考虑过投资黄金,而那时的金价只有360元/克。同事劝她,黄金不具备升值空间,她便没有入手。如今,她总是忍不住想,“如果当年买黄金的话,现在已经翻好几倍了。”
盯盘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入局”,也改变了姚椿的黄金投资之道。
一开始,姚椿买黄金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为了长期投资。但这一想法很快被颠覆了。由于某互联网金融平台支持周一到周五24小时连续实时交易,许多投资者利用这一特性做短线交易。
和刘真一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频繁刷到头部博主在互联网金融平台分享的炒金“战绩”后,姚椿也按捺不住,在互联网金融平台开通了账户。
“以前的银行积存金是处于黄金ETF和实物黄金之间的一种投资产品。”在某券商资管公司工作的强亿峰指出,大部分黄金ETF是用来交易的,而实物黄金更有储蓄和传承的价值。
而今天,积存金的产品属性已经发生转变,更强调“交易”。以某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例,其交易时段为周一早上9时至周六凌晨4时,为5×24小时连续交易,买入无需手续费,卖出收取0.4%的手续费。
“这些平台买卖积存金的门槛低、手续费率低,操作便捷,实时变动,年轻人都是抱着交易赚钱的心态去的,不是存钱,他们更喜欢大浪淘金。”据强亿峰观察,热衷在第三方平台购买积存金的用户年龄大多在20岁到35岁之间。
临近毕业时,写论文和找工作这两件事填满了刘真的日常生活。为了方便查看金价,刘真在写论文时,会将手机放在视线范围内的支架上,并将App显示的实时金价设置成浮窗时刻关注,写一会儿论文就看几眼手机,就连在微信上和人聊天时也会瞟一眼金价。看到金价跌了,就买一些。这一行为已嵌入了她的日常生活,如条件反射一般。
刘真就这样陆陆续续投入了1万多元本金。对尚未毕业的刘真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她认为,炒金能够“钱生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但是,“钱生钱”并没有那么轻松。为了时刻掌握黄金行情,刘真只能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盯盘。刘真关注了几位榜上有名的黄金“大佬”,并设置关注用户交易提醒。当她一连收到十几条弹窗提醒时,就会立马点进软件,根据“大佬”的操作判断自己是否需要买卖。
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是王晓峰访问频次最高的App之一,他每天至少要点进去四五十次,每次都要盯着实时金价看几分钟。他早已习惯在夜晚10时许盯盘,那常常是金价小幅下跌的时段,几乎变成规律,也成了他低价买入的时机。
深夜11时,“金价跌了”的消息推送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哪儿打仗了?特朗普签署新的关税条款了?”王晓峰设想了许多种情形,立马搜寻新闻印证,然后判断只是金价持续上涨后的正常回调。
很快,“你关注的@XX有1笔新交易……在X分X秒,以X元1克的价格,买入了X克X银行积存金”,App开始频繁推送关注用户的交易提醒。王晓峰无暇顾及,和众多用户一样,也在疯狂加仓。
“刚买完又跌了,只能继续买。从1克680多元跌到671元,跌得越快,我加得越快。”王晓峰相信金价一定会涨回来。他以单次交易1.2万元的金额,每隔十分钟就购入一次,一直买到了凌晨4时交易关闭为止,总计接近50万元。
“黄金业务板块的用户人均停留时长是其他板块的10倍以上。活跃度排在前20%的用户日均停留时长为4—8小时。高峰时段,黄金板块的用户日均访问次数为12—15次。”2月中旬,一名金融行业的业内人士透露。
如今,随着金价持续高涨,这些用户活跃数据也在不断创历史新高。“4月7日,清明节假期后第一天开盘,创下平台有史以来的用户交易最高峰。”根据这名业内人士的监测,“现在日活跃用户数已有几百万了,人均停留时长达到1—2小时。访问频次较高的用户有近100次,10%的用户能点击到上百次。”
涨跌
清明节放假期间,是刘真自2月炒金以来,第一次看到黄金单价跌超20元,也是第一次看到代表亏损的绿色。
金价持续多日下跌,是今年黄金市场极少见的行情。一部分人欣喜若狂地投入巨额资金抄底加仓;另一部分人已重仓或满仓,没有多余的钱用来拉低成本均价。
已投进1.5万元本金的刘真属于后者。但她相信黄金很快就会涨回去。另一方面,刘真无法阻止自己的心情受到亏损数字的拉扯。为此,刘真开始尝试平台上一名头部用户提倡的“单笔交易法”——在一个专门为了记录积存金交易而开发的App上,输入自己买入的每一笔黄金克数和金额,在金价上涨后,卖出同样克重的黄金,再记下自己这一笔获得的收益。
累计收益越来越多的王晓峰并不需要“单笔交易法”,但他理解其底层逻辑。“相当于把你已经盈利的部分卖出去,换成现金流继续加仓。这样你手里就会不断有流动资金,逐渐降低仓位压力,实际上就是按照价差计算每笔利润。这种交易法一旦开始就不能终止,直到完成清仓。”
一名在金融平台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这种交易方式在股票和基金投资中也很常见。这个方法对摇摆不定的投资者来说,能帮他们稳住心态。“使用单笔交易法的投资者可以忽略页面显示的亏损,只看实际进账情况。”
“如果你满仓,很着急,看到今天亏了1000元,明天又亏了1000元,连续几天这样的煎熬后,心态就崩了,就‘割肉’了。”
尽管王晓峰未曾尝试过这种交易方法,但他也经历过一段因为金价低迷而倍感煎熬的日子。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金价从最高点635元/克连续下跌至接近560元/克的谷底,跌幅约10%。震荡持续了一个多月,金价始终未涨回630元/克。当时,王晓峰的持仓金额有20多万元,他的第一反应是“加仓”。“越加越加不到头,最后没有子弹了,均价都拉不动了,只能眼瞅着它往下跌。”那是王晓峰投资黄金以来亏得最多的一次,也是他最焦虑的一段时间。
王晓峰不止一次认真地考虑过“割肉”,但他最终还是选择跟随几个关注时间较久的博主,“把黄金拿住了”。
在投资领域历经多年的摸爬滚打,王晓峰总结出适用自己的投资经验,“第一,如果笃定这个东西会涨,就要坚定信心,不管亏到什么程度都不要割肉。第二,永远不要满仓”。现在,他始终将投入本金控制在投资总资产的70%—80%。
但不是所有投资者都像王晓峰那样理性投资。刘真就曾在平台的用户社区看到过很多“赌徒”。“他们看到新闻说黄金牛市就进来了,什么都不懂,就直接把几万元一次性全部投进去,黄金暴跌之后,发现自己被挂住了,就急了。”
刘真有时也是一个只靠直觉和运气的“赌徒”。炒了两个多月积存金的刘真,赚过最多的一笔是300元左右。当时,她认为黄金已经攀升到最高峰,也看到很多用户都在卖出。所以,她也以710元/克的价格,将手机银行过去一个多月买的12多克黄金一次性全部卖出。
然而,她清仓后,金价还在一路上涨。前一天进账的兴奋感很快消退。虽然那是她收益最多的一笔,但因为卖早了,刘真只觉得后悔,“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今年4月,部分银行将手续费率从0.3%上调至0.4%。这意味着,按照780元/克的金价行情,每克收取的手续费涨了将近0.8元。“如果行情波动不大的话,相对来说一天内盈利的窗口期就变短变少了,一部分人不得不从短线变成中线。”熟悉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业内人士表示。然而,就目前的行情来看,金价波动不可谓不大,日内涨幅高达1.2%。因此,他指出,“黄金已呈现非理性上涨,不再是稳健的投资理财产品。”
时间回到12年前,被载入史册的长达五年的黄金“熊市”离我们并不遥远。2011年9月,现货黄金价格达到1921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后开始震荡下行。2013年4月1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期货价格单日暴跌9.4%,创下30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当天被称为“黄金大屠杀”。
可眼下只要行情还在,年轻的“掘金者”很难彻底摆脱这场狂欢。(文中刘真、王晓峰和姚椿均为化名)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