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反复发烧只能吃流食,达芬奇机器人助力重启孩子“生命键”

4岁半的轩轩(化名)因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复杂食管裂孔疝,长期饱受呕吐、肺炎与营养不良的折磨,生长发育严重滞后。近日,上海和睦家医院小儿外科团队借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功突破仅5毫米的膈肌缝合容错极限,历时4小时完成高难度修复手术。

轩轩出生时即被确诊为先天性食管闭锁,并伴有食管中下段软骨环狭窄和左侧膈肌发育薄弱形成的食管裂孔疝。孩子几乎每半个月就会发一次烧,平时只能吃流食,反复的胃食管反流严重侵蚀肺部,导致轩轩营养不良,体重和身高都远低于同龄儿童。

据悉,此前轩轩已经历过两次开胸手术和多次食管扩张治疗,但效果有限。最终北京和睦家医疗救助基金会伸出援手,将轩轩转诊至上海和睦家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上海和睦家医院小儿外科特聘专家王俊教授介绍:这么小的孩子手术面临几大难关。首先,可能出现严重粘连组织:两次开胸手术造成纵膈严重粘连,分离难度极大。其次,极限缝合空间:膈肌最薄弱处仅剩5毫米的缝合容错空间。此外,孩子体型小,病情变化快,对麻醉和手术的要求都很高。

据统计,达芬奇机器人目前已在国内完成超200例儿童疑难手术,但应用于复杂食管裂孔疝的案例仍属罕见。手术团队最终决定采用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具有十倍放大3D视野、540度可转腕器械和智能震颤过滤系统。术中,机器人机械臂成功完成食管游离、膈肌裂孔修补和抗反流胃底折叠术三大关键步骤,将原本需要10厘米切口的手术缩小到仅5个8毫米的小孔。术后,护理团队24小时密切监测,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养科专家还为轩轩量身定制渐进式饮食计划,帮助患儿逐步恢复消化功能。

“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爱的接力。”上海和睦家医院负责人表示。据悉,此次手术得到北京和睦家医疗救助基金会全程资助,医院也将减免部分费用。随着轩轩术后恢复良好,医院计划建立专项救助基金,让更多困境患儿能享受到尖端医疗技术带来的新生机会。

《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反复发烧只能吃流食,达芬奇机器人助力重启孩子“生命键”》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