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一派胡言!董明珠“间谍言论”被官媒点评:搞对立情绪,乱扣帽子

继“王自如夸老板事件”之后,这是“董小姐”遇到最大的公关危机,一句“绝不用海归派,海归里有间谍”,直接捅了海归留学生群体的“马蜂窝”。

明明与产品无关,已经71岁的董明珠越来越懂得如何用语言“出圈”,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留学生又真有她说的那般不堪吗?

语不惊人死不休

33亿股赞成票,100%的支持率,董明珠再次当选格力董事长,这本该是一个欢庆的时刻,然而董明珠的一句话却引发了轩然大波。

想进入格力?可以!但前提是你不能是海归。董明珠的“海归间谍论”触动了众多海归的神经,也引发了对企业用人理念的广泛讨论。

董明珠的发言总是引发热议,原因很多,跟她独特的用人方式、格力的企业氛围、发展历程以及现在的竞争形势都有关系。

作为一名企业的领导者,她一直把安全放在首位的方向没错,所以担心海归可能存在泄密风险,觉得国内大学培养的人才更值得信任。

这种担心不是随便说的,国际竞争这么激烈,企业安全确实是个大问题,必须重视,但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这种声音自然也会引起广泛关注。

要知道格力拥有1.5万人的研发团队,他们全部毕业于国内高校,没有聘用任何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或外国专家,这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董明珠在人才选用上的独特倾向。

董明珠曾在股东大会上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表达她的用人标准:“只要有能力,九十岁我也要,二十岁优秀我也欢迎,但如果是海归,就不考虑了。”

这种略带玩笑的说法,进一步表明了她对海外留学背景人员的排斥态度,然而除了安全考虑,董明珠的个人奋斗史也可能塑造了她的用人理念。

她从基层销售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大型企业的领导者,过程中并没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许正因为如此,她对海归群体的了解可能不够全面深入,容易产生一些固有的看法。

这种由自身经历带来的认知局限,可能影响了她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上的决策,使得她更倾向于信任和提拔具有类似经历的本土人才,但这并没有阻碍格力的发展。

格力电器长期坚持自主创新,积累了不少技术成果,特别是在压缩机技术方面,格力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发,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全球同行业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没聘用海归,却能做到世界领先,或许这种自主研发的成功经历,增强了格力对国内人才的信心和依赖,也促使格力更愿意相信和依靠本土人才来继续创新发展。

多方声音汇聚

然而有些人觉得董明珠的话是商战中的一种手段,类似于隔空喊话竞争对手,股东大会上,她强调格力钛新能源车十几年没出过安全问题,被认为是在暗示小米汽车的起火事件。

考虑到之前董明珠和雷军的“十亿赌约”,以及格力在手机和新能源汽车方面发展不算理想,用安全隐患说事儿,目的在于突出格力产品的安全性,顺便贬低一下竞争对手的产品。

对竞争对手从不嘴下留情,现在看来,对海归留学生同样也是如此,因此有专家从专业角度分析,认为董明珠的说法不合理,批评她把个别人的问题当成所有海归的问题。

在他们看来,这种以偏概全的看法不符合现在全球人才流动的趋势,现在很多海归回国创业工作,对国家的发展贡献很大,董明珠这样说,否定了他们的努力,也伤害了他们的感情。

有专家发声,媒体自然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纷纷加入讨论,对董明珠的说法提出了批评和反思,《新京报》就比较含蓄地指出,制造对立情绪没有必要。

《人民日报》则直接用数据说话,指出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科创公司都有海归人才,强调引进海外人才的重要性,也委婉地批评了董明珠的观念过于狭隘。

就连平时比较温和的胡锡进也公开表示,希望董明珠能道歉,认为她的言论违反了劳动法中关于公平就业的规定,呼吁全社会要尊重和保护海归人才的权益。

除此之外,网友们的评论也很多,角度各异,有的评论直白有力,有的则充满隐喻,这种多元化的舆论生态也让讨论变得更加有趣,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讨论氛围。

因为一句话就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也间接证明董明珠在大众心中的位置其实还是十分重要的,毕竟,她可是能够敦促一代人努力奋斗的典范,同样,也是中国制造未来之路上的基石。

中国制造的未来之路

董明珠的说法,让大家开始思考格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国制造业如何才能更好地转型升级,毕竟现在是个开放的社会,不与国际接轨,随时都有可能被甩在身后。

董明珠这么自信,主要是格力一直强调自主研发,在空调领域做得很好,特别是自主研发的压缩机技术,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制造的骄傲”。

但这种过于依赖“本土化”的模式也有缺点,特别是在新能源和人工智能这些新兴产业,虽然格力也曾有过大胆尝试,但结果明显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

就算是在格力最擅长的领域,美的、海尔等公司在智能家居领域发展迅猛,格力要如何才能不落后,这是董明珠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有些分析认为,格力应该学习比亚迪等企业的做法,既要重视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也要积极引进国外的顶尖人才,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不会被市场淘汰。

至于董明珠最终会作何打算,我们不得而知,但她的“海归间谍论”风波不是偶然现象,这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安全和开放、本土和国际之间如何权衡。

这实际上是在考验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怎样才能既保障自身安全,又能敞开大门,用好全球的人才和资源,内外完美结合,实现更好的发展。

可以理解,董明珠有着自己对于企业安全和用人风险的担忧,但在表达时,更需要慎重,避免以偏概全,毕竟这是流量时代,言论一出,迅速被放大。

企业家作为公众人物,每一句话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而像格力这样的老牌企业,只有打破狭隘的人才观念,才能让在新时代继续焕发活力。

所以,你觉得董明珠的观点有问题吗?

信息来源:北京商报2025-04-25《董明珠“海归间谍论”错误且危险》羊城派2025-04-23《鱼眼·围观丨董明珠“海归间谍论”爆发企业安全边界与人才战略视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