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给多少钱?新莱福上市不足两年展开重大资产重组,实为自家人收购自家人
本报记者 李凯旋 北京报道
上市不到两年的新莱福正在筹划一笔大生意。4月13日,磁材龙头新莱福发布停牌公告,表示将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金南磁材100%股权。值得关注的是,新莱福和金南磁材的实控人为一人,该笔交易也构成关联交易。
在新莱福上市时,其业务是否与金南磁材存在同业竞争便备受关注。新莱福方面表示,两者之间不存在同业竞争,也不存在生产对方产品的能力。因此,投资者认为,新莱福收购金南磁材对自身来说是“锦上添花”。
目前,新莱福尚未披露交易更多细节。
开启重大资产重组
4月13日晚,新莱福发布了关于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公告。受此消息影响,新莱福的股票从4月14日开始停牌。据公告,新莱福将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金南磁材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该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发稿,新莱福尚未披露交易的细节。公告显示,新莱福初步确定交易对方为金南磁材的全部股东,包括宁波圣慈科技、广州易上投资等,新莱福已经与上述股东签署意向协议,初步达成购买资产意向。
公开资料显示,金南磁材成立于2009年,主营业务为磁性材料生产、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等。《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金南磁材的业务与新莱福相似。新莱福主要从事吸附功能材料、电子陶瓷元件及其他功能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其中,新莱福生产的吸附功能材料属于粘结铁氧体永磁材料,属于铁氧体永磁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汽车等多个领域。吸附功能材料是新莱福的“拳头产品”,2023年销售量超过2250万平米,销售范围更是覆盖欧洲、东亚、北美等多个区域,是全球目前最重要的供应商之一。
两家企业一位掌门人
尽管新莱福在公告中表示,目前交易尚存在不确定性,但投资者依旧认为,这是“板上钉钉”的事。究其原因,新莱福与金南磁材本质上是一家人。天眼查显示,新莱福的实际控制人为汪小明,而金南磁材的实际控制人同样也为汪小明。因此,此次事项也构成了关联交易。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新莱福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微电机用电子元器件供应商,旗下的宽幅柔性磁体和环形压敏电阻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更是名列前茅。不过,新莱福是一家在资本市场上十分年轻的公司。2023年6月份,新莱福才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在IPO阶段,新莱福便因和金南磁材之间是否因为产品类似而存在同业竞争一事遭到上市委关注。彼时,新莱福方面表示,公司与金南磁材的业务不存在同业竞争,原因则是相关产品用途、产品形态、性能要求等方面差异较大。
与此同时,新莱福方面表示,磁性材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公司与金南磁材不属于同一行业,相关产品在使用场景、性能要求、产品形态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两者生产工艺、核心设备、主要原料及配方等不同,公司与金南磁材任意一方不具备生产对方产品的能力。
稀土磁材出现回调
磁性材料通常与“稀土”联系在一起。公开资料显示,稀土永磁材料是将混合稀土金属与过渡金属组合的合金,经过制作与磁场充磁后,得到的一种磁性材料。《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自4月15日起,稀土永磁板块明显回调。
同时,《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2024年,稀土永磁企业普遍承压。其中,北方稀土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04亿元,同比下降57.64%。北方稀土方面表示,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及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等市场供求关系因素影响,以稀土镨钕产品为代表的主要稀土产品价格总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均价同比下降,稀土市场整体表现弱势。
此外,近期,贸易战正酣。4月4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列管,该举措或将对一些稀土永磁企业产生影响。例如,银河磁体方面表示,2024年,公司出口美国的销售收入占总公司收入的4.4%,中重稀土出口管制对公司今年出口美国的业务预计有一定影响。
《华夏时报》记者发现,新莱福作为稀土永磁板块的成员之一,近两年业绩称得上稳定。数据显示,2023年,新莱福的营业收入为7.71亿元,同比增加7.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8亿元,同比增加7.96%。2024年前三季度,新莱福的营业收入为6.53亿元,同比增加15.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增加5.26%。
此外,一位证券行业从业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收购重组对于企业而言一般是强强联手。但新莱福此次收购重组涉及关联交易,如何实现交易公允定价会比较受关注。”4月18日,《华夏时报》记者多次致电新莱福董秘办及总部,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随后,记者向新莱福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