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数智浪潮 我们如何阅读
4月18日,北京,2025年世界读书日暨全民阅读日来临之际,以“思政育人·悦读中国”为主题的人工智能时代阅读创新实践思享会在中国青年报社举行,高校代表、出版社代表、青年书店代表、合作方代表、中外青年代表齐聚一堂就此对话探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AI时代到来,保持阅读还重要吗?在2025年全民阅读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国青年报社发布《2025中国青少年阅读报告》,89.9%的受访青少年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今天,中国青年报社举办了以“思政育人·悦读中国”为主题的人工智能时代阅读创新实践思享会,探索AI浪潮下思政育人新路径,共话数字时代阅读、消费新生态。
从纸质书的线性阅读到交互式的数字阅读、从一家家“青年书店”到一个个阅读生态圈,高校、出版社、青年书店的代表与中外青年代表“云端”共话,探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的思政教育创新与阅读方式变革,倡导在深度阅读、主动思考前提下让人工智能陪伴青少年成长,让“悦”读更具温度与厚度。
共探数智浪潮下的育人之路
“面对AI驱动下的数字浪潮,高等教育何为?”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绍华在分享数智育人经验时谈到,人工智能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很多新机遇,也在重塑高等教育整体育人逻辑。引入“AI辅导员”、用AI生成学生画像、定期组织AI前沿书籍研读坊……该校持续深入推进智能传媒教育全面布局,形成了全学科、全领域、全员覆盖的落实方案,并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青年报社主要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作为一家资深的媒体,中青报也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大思政”,比如构建一家家“青年书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把“非遗、国潮、时尚、研学、文旅”等与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结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思享会现场,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中国传媒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发起2025“AI 大思政”高校育人案例征集展示活动,目前,活动已发起“课堂育人新样态”“实践育人新范式”“网络育人新探索”等内容征集,将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AI 思政育人案例专区”展示典型示范、共享经验方法,并将举办2025年“人工智能 大思政”高校创新思想引领研讨会,助力构建人工智能时代大思政教育新格局,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注入创新动能与发展活力。
一场面向未来阅读的对话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就像咀嚼故乡的淳朴,回到童年光景。”在活动现场,华能集团华能贵诚信托公司团委负责人、人资部主管葛元利作为青年代表之一分享他的“悦”读体验。
吉林大学本科生田韵鸽在分享时谈到,AI时代,坚持阅读仍有意义,“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背诵掌握每一个具体而细小的答案,而是在于让我们的灵魂保持一个追问的姿态”。
互动式AI阅读方式近年来逐渐兴起。思享会上发布的《2025中国青少年阅读报告》提到,近七成受访青少年认为,AI工具能够为其提供个性化书目推荐。此外,青少年还青睐用AI工具梳理书本大纲、快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与AI的互动问答启发自身思考。但同时,约六成受访青少年担心,AI工具会让阅读变得“碎片化”,难以形成知识体系。
来自埃及的留学生海哲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硕士研究生,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DeepSeek可以帮助我完成很多任务,比如可以将书中的一些文言文翻译成简单易懂的阿拉伯语,准确率有95%,这是普通翻译软件做不到的。”如今,AI软件成了他的阅读助手,但在他看来,“真正的‘悦读’,是跨越时间、空间、文明的心灵对话。AI固然可以帮助我们读得更快,但对我们自己来说,还是要学会读得更深刻、读得更透彻。”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很好的总结和摘要,让我在正式阅读前就能先获得一些思考,但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总结会使我们错过作者在书中传达的思想和观点,进而丧失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灵境智慧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朱廉表示。思享会上,他与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李钊平,言石读书会创办者、会长赵彦伟就“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阅读”展开圆桌对话。
AI对出版行业的改变也是颠覆性的。“作为知识人,永远保持对未知的好奇,永远努力向前走,这是我们的习惯。”李钊平说,“通过AI赋能内容生产,出版行业将会产生一个更高级、更美好的未来。”
赵彦伟是《中国青年报》多年的读者,还坚持组织读书会13年。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是“行走的数据库”,人的经验、体验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他还谈到,碎片化阅读只是一种输入,“放下手机电脑以后收获不了很多”,因此青少年应该积极写作,带着创作的“压力”搜索信息、开展深度阅读,“最好的输入是输出”。
“让写作变得有趣,让表达更有力量”,《中国青年报·搏课》系列课程也在活动现场发布。课程将在中青报客户端和“中青报客户端”抖音账号同步上线。
从“书架子”到“生态圈”,青年书店更懂青年
透过现场屏幕,一本本古今中外的书籍封面依次铺展。思享会上,高校校长、出版社社长、作家、青年书店主理人纷纷向青少年读者推荐好书。
近年来,中国青年报社持续探索“媒体 书店”的文化新业态,在全国多地搭建起功能多样的青年书店,它们不仅是阅读空间,也是演播室、青年会客厅、传统文化展示舞台、两岸青年交流平台。中国青年报社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也希望通过每做一家‘青春小店’,链接更多的小店,把小店连点成面,成为服务青年的驿站、了解青年的哨点、文化传承的阵地、创新赋能的载体、讲好中国故事的窗口。”
活动现场发布了青春小店新阅读新消费成长型平台。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新教育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与全国联合毕业设计发起人、青年书店主理人代表共同启动该平台。“我们十分愿意成为伙伴计划的一员,将阅读推广与善因营销新模式相结合。”新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戚星云说。
同时,中国青年报社还推出青春小店线上平台2.0版,将通过“传播赋能-品牌塑造-数字升级-生态共生”的模式,助力青年从“谋生创业”迈向“价值创造”,让小店成为城市烟火气的承载者、青年发展型社会的缩影,以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小个体、大能量”的生动注解。
青年书店“走”出街巷,流动的车厢内也布满书香。今天,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客运段启动联合打造的线下线上联动的“青年书店·南铁青春书屋”项目。“从前坐车全程刷手机,现在能放下手机阅读放松,这样的服务值得全国推广。”一名旅客表示。
活动现场,一级话剧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严燕生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原《水墨丹青》栏目主持人、环球旅游频道主持人张松松诵读《播火者》,用声音回溯百年前的奋斗岁月。随后,第五届“童颂中华”青少年经典诵读征集展示活动启动,中国青年报社原创AI音乐MV《青春读行看今潮|Reading BaoBao第1弹》上线。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青年出版总社负责人,以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新教育基金会、东华大学等机构相关负责人参加思享会。
本报北京4月18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