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从脱钩幻想至被迫求和:美急寻对话,中国如何破局关税困局?

美国当地时间4月16日,一则来自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表态引发国际舆论高度关注。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贝森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不排除下周与中国代表会面的可能性。他指出,鉴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即将在华盛顿举行,中国大概率会派遣代表参会,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或为潜在人选。

贝森特同时强调,目前尚未制定具体会面计划。这番看似矛盾的言论,折射出特朗普政府在对华关税政策上的纠结心态,以及美国当下迫切寻求对话却又不愿主动让步的复杂处境。

贝森特主动释放对话意愿,绝非偶然之举,而是特朗普政府在多重压力下的无奈选择。自特朗普1月20日上任推行激进关税政策以来,美国金融市场犹如惊弓之鸟,陷入剧烈动荡。数据显示,短短数月间,美股总市值蒸发高达11万亿美元,财富缩水规模令人咋舌。当特朗普宣布对华加征125%关税后,美国债券市场也随之陷入抛售狂潮。这场关税风暴不仅让普通投资者损失惨重,更使众多美国企业家的资产大幅缩水。

为了稳定市场信心,避免金融恐慌进一步蔓延,贝森特急需通过与中国代表对话,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在资本市场中,中美双方能够坐到谈判桌前,本身就意味着紧张局势存在缓和的可能,这对于稳定投资者预期、遏制美股持续下跌至关重要。若无法安抚金融界与企业界,特朗普政府将面临来自国内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

美国急于与中国会晤的另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其逐渐认清中美经济深度交融的现实。特朗普政府曾试图通过关税手段迫使中国屈服,推动所谓的“经济脱钩”,但实际对抗中却发现,美国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超预期。数据显示,特朗普关税政策实施后,美国进口总量锐减60%,出口量也下降30% 。

这种贸易萎缩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若长期持续,美国经济将遭受难以估量的冲击。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已悄然采取行动,豁免部分中国商品关税,这一转变正是其认识到“脱钩”不可行的直接体现。为了恢复中美贸易的正常秩序,避免经济进一步衰退,美国迫切需要与中国展开对话。

此外,中国在特朗普全球关税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特朗普此前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反对,最终不得不将政策暂缓90天执行。这90天成为美国与各国谈判的窗口期,而中国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其他国家的应对策略。

若中国选择向美国妥协,无异于给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注入一剂“强心针”,其他国家面对美国的高压手段时,抵抗意志也会随之削弱。反之,中国若坚持强硬立场,将为全球反对单边主义的力量树立信心,推动更多国家共同抵制美国的不合理要求。

从中国的角度出发,在这场关税博弈中保持战略定力至关重要。主动与美国谈判不仅可能让渡国家利益,更会助长美国的霸权主义气焰。中国清楚认识到,美国所谓的“谈判”更多是为了维护自身颜面,而非真正寻求公平解决方案。因此,无论美国如何释放信号,中国都不会轻易在原则问题上妥协。这场较量不仅关乎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更是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公平贸易与霸权行径的正面交锋。美国财长贝森特的期待,或许终将在中方坚定的立场面前落空,而中美贸易博弈的走向,也将在双方的持续较量中逐渐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