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说说白酒与消费在关税战下的一些逻辑

说说白酒与消费在关税战下的一些逻辑

暖暖的冬天冬天

白头鹰与兔子的关税贸易战,如火如荼、互不相让。

在此背景好环境下,内需、消费以及消费不起的问题,愈发严重,国家已经下了差不多2年的力气,然后,始终消费不足。汽车、家电下乡、补贴搞了一轮又一轮。但是在房地产下行的情况下,老百姓怎么也消费不起来,各行各业产能过剩、内需不足。

问题不小啊。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是老美又来搞关税战了,

关税壁垒直接砍了中国20%左右的外贸,那不是等同于中国又多了20%的产能了,这部分产能的输出是不是能转移?这个不好说,但是,若输不成,必定又是打内伤了。

经济通缩、失业、更别提消费了。典型的消费不起。

白酒与消费领域的逻辑这时候凸显:

一、进口替代逻辑:关税壁垒加速国产白酒市场扩张

中国对美加征关税导致美国酒类(如葡萄酒、威士忌)综合税负升至80%以上,终端价格普遍上涨30�0%。以葡萄酒为例,2024年美国进口均价上涨6.5%,市场份额跌至3.25%,而澳大利亚、智利等协定关税国受益。

进口酒类价格攀升推动消费者转向性价比更高的国产白酒,尤其在中低端市场形成替代效应。2024年国产葡萄酒进口替代窗口期显现,宁夏、新疆产区加速国际化布局。

白酒作为典型内需消费品,出口占比不足5%(美国市场仅1�%),直接受关税冲击较小。政策层面将白酒列为“高股息 内需链”避险方向,资金持续流入消费板块对冲外部风险。

经济不确定性导致消费降级,100-300元价格带产品扩容。2024年酱香酒国内营收增长18%,高端宴请场景占比提升至47%,中小酒企加速出清。

美国市场125%关税虽直接影响有限(出口量占比0.39%),但供应链迂回成本增加15�0%,倒逼企业布局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茅台、五粮液通过“散酒出口 海外灌装”模式规避关税,2024年东盟市场营收增长37%。

中国正推动白酒纳入WTO地理标志保护,争取与威士忌对等的5%关税待遇。ISO白酒国际标准预计2025年落地,将突破欧盟“其他蒸馏酒”分类壁垒。

2024年白酒行业CR5集中度提升至42%,茅台、五粮液通过数字化营销巩固高端市场,中小酒企因成本压力加速淘汰。

结语

关税战对白酒行业呈现“短期扰动、长期利好”特征:

- 短期:出口成本增加与消费信心波动构成压力,需关注Q2旺季动销数据;

- 长期:进口替代红利释放 国际化破局 政策协同,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建议配置高端酒龙头(茅台、五粮液)及具备区域扩张能力的区域酒企(古井贡、今世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