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产业工人也能当经理”

广东工会积极助力“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引题)

“产业工人也能当经理”(主题)

南方日报记者 许宁宁 通讯员 粤工宣

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打造具有特色的农民工服务品牌阵地、推动“一十百千万”产改行动……近日,广东省工业系统工会2025年工作会议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广活动在东莞举行,企业工会纷纷畅谈新时代如何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工作。

这是当前广东工会积极助力“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生动剪影。广东工会深入贯彻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部署,聚焦服务职工主责主业,着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努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让产业工人“有为又有位”

近年来,广东工会全面开展“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打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组合拳”,激发产业工人的创新活力,让产业工人“有为又有位”。

“我们连续8年开展艰苦偏远重点项目建家建线帮扶慰问,90%以上工会经费向一线倾斜,最大程度畅通产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林春梅说,公司每年开展系列“十佳”人才选树、每年帮扶“百家”基层项目工会、每年组织“千名”以上的技能人才比武、每年推动“万名”以上职工接受培训,保障产改工作落地见效。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公司(以下简称“华电广东公司”)党建工作部(工会办公室)副主任杨崴表示,华电广东公司创新构建的职工“技术+管理”的双通道提升机制和“青创先锋工作室—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劳模工匠助企行”的青蓝接力“三平台”发展模式破解了传统电力企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困局,让更多产业工人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中建科工华南钢结构公司则建立“三会”推进机制,产改推进会协调和督促系统联动,党委会细化和调整工作举措,产改专题会检验和考核工作成效。同时,提倡“产业工人也能当经理”,通过技术、管理、综合通道的横向贯通,打破工人职业天花板,推动技能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型。

如何推动新时期产改工作迈向新高度?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夏志华提出,要完善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人才评价体系,打破技能等级和技术职务间的界限,提升他们的获得感;要完善产改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创新创造、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提升产业工人建功立业的成就感;要进一步发挥工会“娘家人”的作用,加大力度做好产业工人法律援助、政策咨询、亲子沟通、托育托幼等服务工作;要高度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构建产业工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升产业工人的幸福感。

讲好职工故事工会故事

近日,广东工人大思政课暨劳模工匠进校园示范宣讲活动走进广州大学。广州大学机电学院应届毕业生许清敏深有感触:“希望自己毕业后也能发挥作用,像劳模工匠一样,在行业里闪闪发光。”

今年,省总工会重点推出“广东工人大思政课”系列活动,将大思政课作为全省各级工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和常态化举措持续深化,通过建设劳模工匠宣讲团、打造思政工作试点、制作思政精品课程、打造“三工”优秀作品、开展劳模工匠宣讲和职工主题阅读活动等具体举措,用心用情讲好党的创新理论,讲好改革发展成就,讲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讲好广东故事、职工故事、工会故事。

职工疗休养既是工会服务职工的暖心工程,更是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广东工会充分利用全省139家文旅酒店度假综合体、红色党史国情教育点、乡村振兴聚集点、特色(风情)小镇作为职工疗休养基地,打造广东特色品牌职工疗休养品牌。2024年,广东工会疗休养工作全年投入5.97亿元,面向全省职工累计发放2179.5万余元疗休养票券12.6万张,组织4950批次职工参与,惠及新业态劳动者、一线职工等群体超81.27万人次。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