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凭主义”、精英身份的贪恋,让很多年轻人远离了梦想
* 摘选自《优秀的绵羊》;(美)威廉·德雷谢维奇 著;(美)林杰 译;中信出版社 2025.3
*「文艺学荐读」每周一至五,推送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相关文摘,欢迎阅读、推荐。
虽然我强调创建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同样强调为之所要付出的代价。“寻找你的热爱”的同时,你必须清楚“你要为此做出牺牲”(而这种牺牲也许不仅仅是放弃你可能获得的社会地位)。“追求你的梦想”的同时,你必须准备好“放弃资历或名望”。行业资历本身是必要的,但是这里的“资历”指的是文凭主义,即精英阶层对那种造就精英身份的名望的贪婪,而正是这种贪婪蒙蔽了我们追求梦想的双眼。名校一边阻碍自己的学生构建自我,找寻使命,一边又邀请成功人士在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激动人心的励志演说,这简直不可思议,甚至令人作呕。
金钱可以帮助你获取东西、满足欲望,而地位则是一件有意思的东西,除了让你知道自己拥有它之外,并不会给你带来太多实质性的东西。金钱不一定使人快乐,但是生活中也不乏有钱而知足的人。地位这个词则较为复杂,你永远不可能感到满足。从本质上来讲,地位就代表攀比与竞争,它不仅不会给你带来快乐,而且还时刻让你不快乐。你想攀登顶峰吗?很可惜并没有顶峰。不论你攀得多高,总是有人在你之上。诺曼·梅勒可能想达到海明威的高度,海明威可能想竞争乔伊斯的地位,而乔伊斯深刻地认识到,他跟莎士比亚将永远存在差距。文学界如此,其他领域也无一例外。我现在就可以郑重地告诉你未来的位置:跟大部分人一样,位居中流。然而,你的具体位置在哪里,真的很重要吗?当学生敲开耶鲁这样的学府的大门时,他们误认为终于到达彼岸了,没想到耶鲁之上还有许多更高的地方,天外有天,根本看不到尽头,就如同一个人站在了双面镜的中间,左右两边都无限地向外延伸。为什么我们如此贪恋地位?因为它根深蒂固地与人性深处的各种念头——荣誉、耻辱、腐朽、自负、自我形象以及自尊一捆绑在一起。甚至我们拥有金钱,也只不过是将其作为获取地位的一种方式。
在斯坦福大学的一次演讲上,我提出,追随热情的定义包括懂得放弃。对于现场的听众来讲,这里的“放弃”可能指的就是斯坦福大学本身:如果你不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那么你放弃的就是斯坦福大学的录取;如果你已经是该校学生,那么你放弃的就是进入斯坦福大学的核心圈子。显然,我的建议在现场并不受欢迎。之前不少极其优秀的学生向我请教,一个人是否可以既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又是为了争名次而学习。我的答案很简单:这是不可能的。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意思显而易见:学习就是唯一的动力,学习本身就是重点。为了学习而学习跟追求名次的出发点大相径庭,我们必须正视两者之间的差异。也许有人会认为,坚持为了学习而学习也可能会意外地争取到名次,一箭双雕。也许吧,但是你真的认为这是意外吗?还是你会自欺欺人,偷偷地改变自己的初衷?
我绝对没有低估克服对世俗地位与成功的追求的难度。追求世俗地位与成功是一种瘾,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克服这种瘾,最多学会与之共处。匿名戒酒者协会通过邀请酗酒者每天参加会议,相互给予力量,时刻提醒大家为什么而战,来帮助他们战胜酒瘾。也许我们永远不能完全消除对地位的渴望,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在行动上不受制于诱惑。你越抵制它,它就会变得越弱。
不要以成功为目标,而要以工作本身为目标,这个原则是我始终坚守的。当我开始过度关注外在的奖励时,我提醒自己,必须重新关注工作本身,努力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当我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时,快乐便油然而生;一旦我违背这一原则,痛苦、迷茫就随之而来。作家杰夫·戴尔精辟地总结了一句话:“为了事情自身而做事情,不计较结果,都是值得的。”事情最终是否能够得到外界的认可不受你控制,但是你可以掌握事情本身。目标要高远,这是肯定的,但更要为了对工作的热爱而去做。无论如何,最终留下的只有工作和热爱。最后的评分标准只有一个:你是否过上了自己满意的生活?
·END·
《优秀的绵羊》
“优秀的绵羊”作为曾引发媒体和公众广泛讨论的教育批判概念,精准描述了习惯于服从、独立思考缺失的名校生心理,该书还进一步批判了塑造“优秀的绵羊”的教育系统。在过去10年间,《优秀的绵羊》不断被人阅读和讨论,足见其经典地位和深厚的受众基础。此次10周年纪念版上市,借助新增内容,呈现“教育的本质”“上大学的意义”等常谈常新的话题,为反思当下我国教育系统的沉疴痼疾提供新的空间。
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哥伦比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曾任职于耶鲁大学。除了经常在大学和高中发表演讲,他还是一位屡获殊荣的评论家,文章发表于《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哈泼斯杂志》《新共和》等刊物上。著有《简·奥斯汀的教育》《优秀的绵羊》《艺术家之死》《孤独的终结》等书。